复读到底好不好?要不要选择中高考复读?据不完全统计,每年都有20%以上的考生选择复读,复读的理由更是不胜枚举:有发挥失常不甘心的,有休学实在跟不上进度的,有名校情结的,有大学上到一半退学的......总的来说,这类考生都认为自己值得拥有“再来一次”的机会。过去,“高考”似乎是终点;现在,“高考”更像是起点,只有赢在起跑线,才更跑赢人生的马拉松。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复读的弊端
1、焦虑
如果说高三生都有压力,那么复读生的压力一定是双倍的。从决定复读那一瞬间开始,潜意识已经默认了这一次高考成绩一定不能比去年低,不然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2、学费贵
多省教育部已经发布相关通知,不允许公办高中招收复读生,那么复读生只能选择去私立高中复读。愿意招生复读生的高中,收费标准是高考的成绩越好,复读费用就越低,反之,高考成绩越差的同学,复读费就越高。尤其部分省份还会分省内复读生和省外复读生,两者的收费也是相差甚远。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高考钉子户”利用高考来刷奖金的行为,对人生观和择业观的影响远比想象中大。
3、专业受限
复读生在志愿填报时相比复读生会受到更多限制。部分高校的综合评价规定只招收复读生,部分专业只招收复读生,或者有年龄的限制。公安类院校、军队类院校、医学8年制专业和免费师范生一般情况下不招收复读生,有的专业还明确规定会有年龄限制。但具体情况还是要看高考当年该校的招生简章。
4、考题变革
新高考改革和新教材启用后,高考题型越来越灵活已是不争的事实,复读生不仅要重新适应新的教材新的考纲,甚至还需改变做题习惯、复习方法等等,难度远比考题变革本身大。
5、社会争议
高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属于一生仅有一次的机会。因此复读生本来就会引起一部分人的不满,认为其影响了教育公平。不仅是高考复读生,近年来考研“二战生”、考公“N战生”也开始引起一定的争议。人类的悲观并不相通,高中生的也是。
已经在复读了怎么办
1、警惕疲劳期
未报班的复读生没有一个固定的学习空间,也没有一个互相激励的打卡社区,更没有普通高中的正常社交,只能每天拖着沉重的书包流浪找空自习室。与此同时,“再续一年”的持久战也让人越来越疲惫,整个人进入了一个“瘫着”的状态,什么文娱活动都比学习要来的有吸引力,难以安下心来学习。见识广阔不是坏事,经验的过剩才细思极恐。
2、直面伤疤
撕开伤疤总是疼痛的,部分考生甚至会有创伤应激障碍。比如某考生高考数学发挥失利,在复读的时候反而更不敢直面数学,成绩自然难以提高,最后演变为“无效复读”。但小车想说的是,复读或许能让你在心理上变得更为成熟。这值得成为你的优势。所以,请直面你的弱点并变得更强。
3、慎用“一万小时定律”
要想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个小时的沉淀。但真的只要沉淀足够长的时间就一定能成功吗?会不会像文章开头的口香糖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呢?如果每天只是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哪怕你再怎么勤奋,“一万小时定律”也不会自动生效。如果你不具有思维破局能力,在时代的跌宕起伏、行业的快速迭代中,你还会陷入“贫穷的死循环”,这样你将遭遇“一万小时贫穷定律”。
炒了10000小时的菜就能当餐厅老板吗?开了10000小时的出租车就能成为赛车手吗?做了10000小时的题目就一定能考上双一流吗?关键是要找到“破局点”和“极限点”,一方面你要熟知自己学习上的优势,比如:逻辑思维很强、背诵能力很强、理解能力很强等等;另一方面你要知悉自己的极限,比如:身体状态欠佳、学习条件有限、理性思维欠缺等等。
假设你理解力强背诵能力很弱,学习英语的时候就先做题后背单词,从语境中推敲意义;反之,就先背单词再做题,通过单词的积累来获得高分。当然,其他科目也可以借鉴这种“扬长避短”的学习方法。
有复读的念头怎么办
回到文章主题本身,小车并不鼓励大家早早就定下了复读的念头。假设你已经习惯了失败的感觉,那你也会失去冲击成功的动力。通常,学校给学生安排的“成人礼”往往在高考前几个月。但高考本身或许更像真正意义上的“成人礼”。学生为考场上那几份试卷做了几年的努力,考完再做出几项可能影响自己人生轨迹的志愿抉择。往后,或工作或考研,乃至买车买房结婚生子,都将由自己做出选择。长大,就是学会自己做选择。
所以,请不要给自己的高三冲刺留有余地,因为成年之后,你的人生任务不可能只有“考个高分”这种简单的目标。
距离2023高考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如果你是因为过于焦虑才有了复读的念头,请记住:“具体”是反焦虑的必杀技。把时间具体化、把任务具体化、把行动具体化,一些些短期的具体目标才是缓解备考焦虑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