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杂诗七首》其一运用了哪些典故?如何理解“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大白 2019-07-09 10:06:43

  黄庭坚,是苏轼的学生,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自己的恩师并成为“苏黄”。他的诗作极善用典,而且法度严谨,说理细密,因此在读他的作品时就需要广泛的查阅书籍,了解诗中的典故,只有这样才能读懂。今天小编就带领同学们来学习一下他的《杂诗七首》其一,看看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应该如何理解。希望小编整理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资讯,关注四川伊顿教育网。

黄庭坚的《杂诗七首》其一运用了哪些典故?如何理解“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黄庭坚的《杂诗七首》其一运用了哪些典故?如何理解“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

  前两句诗,诗人感慨自己已华发丛生,却壮志未成,郁郁不得志,白白蹉跎岁月。年幼时便发出“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豪言壮语的黄庭坚,在仕途中屡被陷害,一生都未在朝堂显名,也难怪他有此感慨。

  第三句“真得鹿”引用蕉鹿梦的故事:郑国一个樵夫砍柴时打死一只鹿,用树枝盖住藏起来。可他一会儿后就忘记了藏鹿的地方,怎么也找不到。还以为是一场梦,一路自言自语。一个路人按照他的话找到了死鹿,拿回家去。他的妻子不相信鹿是樵夫忘掉的,还以为是丈夫在做梦,然后梦想成真而已。不料,樵夫第二天一大早就找上门来要鹿,却拿不出证据证明鹿属于自己。路人与樵夫各不相让,较后按士师要求平分鹿。郑国国君听说后,笑言 :“难道士师做梦替他们分鹿不成?”

  故事里的人,无论樵夫还是路人,甚至国君,都将梦与现实混淆,糊里糊涂的。后来,人们就用“蕉鹿梦”来指代虚幻迷离、得失无常,以及稀里糊涂、犹如做梦的状况。

  “毕竟几人真得鹿”,人生在世,权势富贵如同虚幻,是多少人遥不可及的梦,又有多少人在这梦里迷失了自我,可悲可叹。

  第四句“梦为鱼”,你梦见自己是鱼,就会潜游湖海无拘无束。人的种种行为,取决于他的自我认知。但我们认为自己是鸟就真的可以飞吗?我们认为自己是鱼就可以游吗?显然不能。我们认为的自己,未必是真的自己。人生如梦,大概就是如此吧,虚实难辨,恍然一生。“不知终日梦为鱼”,庸庸碌碌地活久了,我们磨平棱角,活得如同幻想中的自己,自我迷失在生存压力下。

  一言以蔽之,“毕竟几人真得鹿,不知终日梦为鱼”就是说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大多数人都活在虚幻的理想中。人生无常,世道艰难,更难的是保持清醒,但我们,需要保持清醒。权力、富贵、名望等,我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何必苦苦执着。不是愿望都能实现,越是不敢承认越是欲盖弥彰,还不如大方地接受现实,坦然面对那些求而不得。直面生活,岁月才不会被蹉跎。

  较后,附上典故出处,以供查询:

  典故一,蘧庐,指古代驿传中供人休息的房子,就是现在的旅馆。出自《庄子集释》:“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典故二,绿鬓,本意是乌黑发亮的秀发,引申为年轻美貌。出自南朝·梁·吴均 的《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诗》之三:“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

  典故三,真得鹿,引用典故蕉鹿梦,出自《列子集释·周穆王篇》。

  典故四,梦为鱼,出自《庄子·大宗师》“且汝梦为鸟而厉乎天,梦为鱼而没于渊“。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成都教科院附中怎么样?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 下一篇:为什么有的时候感觉试卷很简单,但是成绩不理想?应该怎么做?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