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题西林壁》中蕴含了什么样的哲理?全诗赏析
初中 来源:网络 编辑:大白 2020-10-26 14:06:16

  苏东坡《题西林壁》中蕴含了什么样的哲理?全诗赏析 古诗词短小精悍却又深刻隽永,因此我们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要深切体会其中的意思,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那么这首诗应该如何赏析呢?苏东坡这首《题西林壁》 的较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更是千古流传。小编整理了《题西林壁》的全文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全诗解析

  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写于元丰七年(1084),此时,苏轼由贬所黄州改迁汝州,在赴汝州的途中,他与朋友同游庐山,在庐山西林寺地效墙壁上,他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从正面看。庐山从正面看时,是连绵起伏的山岭,当你从侧面看时,看到的时高耸入云的时山峰。庐山从远处看、从近处看、在高处看、在低处看,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不能认识到庐山真正的样子,就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二、蕴含的哲理

  《题西林壁》这首诗写得巧妙别致,深入浅出,充满了人生哲理。《题西林壁》表面是一首写景的诗,然而当你不断的深入研究的时候,你会发生它充满了做人的道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的的丘壑此起彼伏,高低不一,游人身处庐山,受视野所限,无法看到庐山的全部面目。每个游人所处位置不一样,所看到的就是不同的庐山。

  此诗借景说理,在生活中,面对同一件事,人们所处的位置、立场不同,看待事物的出发点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只有我们本身跳出事物的本身,才能够看出事物的本质。俗语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只有地认识问题,才能够准确解决问题。如果我们只能从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视角去看问题,那么永远也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古诗词鉴赏
上一篇:如何翻译《峨眉山月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一篇:“听钟未眠客”的上一句是什么?这首诗的全文内容是什么?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