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出现明显偏科现象的孩子比较少,因此家长们都不太关注。但到了初中时期,随着知识点越来越难,偏科现象就会越来越严重,这个时候的偏科现象已经很难改变了。初中生不喜欢学语文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学语文?我们来看看一位老师对引导孩子学语文的建议。
首先要搞清楚,别的科都学得很好,但语文不行,这叫“偏科”;别的科学得七七八八,语文较不行,那不叫偏科,那叫学习差。
都到初中了,偏科相对好治,学习差就不那么好治了。
在中学,语文相对差一点,危害可能是较小的,一个正常的孩子,别的科都没太大问题,他再偏,语文也能在及格线以上正常在70分(百分制)往上,努把力到80分往上也不是太难。但数学就不会这么幸运,数学不好,不及格的就一大堆,语文相对罕见这么多不及格的。
扯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家长两点:第一,“偏科”不要太紧张;第二,语文不好有治,而且相对好治。
关键在于,你要找到靠谱的方法。
有很多人提到语文一上来就说“要多读多写”,这当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然而并没什么用:能坚持多读多写的学生,语文都不需要太操心,但是有几个学生能做到?又有几个学生有条件做到?方法要面对现实,不切实际的“方法”是根本没法使用的。
对于已经对语文不感兴趣甚至有些恐惧的孩子,你还去让他多读多写,只会加剧他的反感和恐惧,基本是搞不下去的。
不如现实一点,先把语文书好好读几遍才是正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批判语文课本成了时尚,外行嗓门大,内行还没自信,课本的地位不断下降,以至于学生在课外读语文书都有点不好意思。语文教材固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也没差到人人喊打的地步。现实一点说,学生如果不注重课本内容的学习,考试的时候会吃大亏的。
引导孩子从较容易做的地方起步,举一反三,先要把这个“一”弄明白,“一”就是我们的课本,从基础知识到读写训练,课本里都有。有不少孩子被外行引导去多读书,结果书是读了,却没什么长劲,就因为没有读明白。
那课本应当怎样去读?
个人的建议,准备一个速写本,一边读,一边写下(偶尔也可以画一下)这些主要内容。
写什么:
我读了半天,这篇课文到底在写什么?
别以为这很简单,要简明扼要地说出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刚开始并不容易。
如果是记事,作者写了哪些事情,写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讲述方法?这是真实发生的事件还是作者虚构的?今天有没有类似的事件?大家都是怎么评论这些事情的?
如果是写人,作者写的谁,这个人(或这些人)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纪念或学习吗?值得我们批判和汲取教训吗?
如果是讲理,作者讲什么道理,有哪些材料去支撑他的道理,有没有什么偏颇的地方,今天有没有什么新的观点,有没有人跟他论战过?你自己对此怎么看?
理解到这个地步,文章算是基本读懂了。
谁写的:
作者是谁?他的身份是什么?这篇文章对他有什么影响?还有没有学过他写的其他文章?他是文学家还是政治家?他的文笔如何?别人对他有哪些评价?对他有哪些负面的评价?
作者的性格、学识、经历等等,当然都会在文章里留下烙印。
相关的语文知识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和课外阅读较大的区别,在于它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它是我们学习的工具而不是用来放松和欣赏的。
语文知识当然要通过文章来学习。
字词、句法、写作技巧、讲话的技巧、文学知识、相关的历史知识……这些都是我们要去从课本中提炼的。如果你不知道怎样总结,直接看课文之后的相关练习。
限于篇幅,就不具体去展开。
读语文书,肯定不是像读小说那样去读。泛泛的阅读不会带来有价值的收获。一边读一边拿起你的笔,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落实到笔头上,时间长了,语文能力自然就上升了。当你把课文慢慢读懂的时候,对语文的兴趣也就会一点一点的上升,而且你会发现,它对你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相当的好处。
再强调一下重点:一边读,一边动笔,读读写写的问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四川秦学网。画画,上下看看,前后翻翻,扩展眼界,搜搜资料……用多种方法进行信息加工,学习过程自然就不会感到枯燥。
越学越枯燥,是很多孩子学不好语文较后嫌弃语文的根本原因。
初中生不喜欢学语文的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学语文的问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四川秦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