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做错题目的时候,适当地教育手段可以帮助孩子对于自己没有掌握透彻的知识点加深记忆,进行巩固。但是当教育手段或者惩罚方式过当,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较终面对学习只会出现紧张和逃避的心理。那么当孩子在学习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怎样才是较正确的教育手段呢?下面小编分享一位老师的观点,各位家长有需要的话,可以来参考一下哦。
第一、孩子愿意执行的惩罚是适当的惩罚。
如题中的爸爸让孩子错一题罚抄70遍,这样的惩罚孩子愿意执行吗?明知道很累,很难,甚至几乎看不到“未来”,动画片和玩的时间全都没了,孩子当然难受哭了,因此这样的惩罚仅仅担了个“凶名”,并不被孩子所接受。我们不妨换一个方式惩罚,比如可以在做题前和爸爸来个约定,错一题就做10个深蹲,如果全对反而让爸爸做20个深蹲,这样的惩罚充满了趣味性,孩子愿意执行,而且他尽力避免自己受到惩罚而努力,毕竟能让爸爸完成20个深蹲还是极具挑战性的。
第二、孩子能执行的惩罚才是适当的惩罚。
有些家长为了警告孩子不能出错,提出了一些孩子无法执行的惩罚。如曾经有一则新闻讲述了一个妈妈辅导孩子做作业,她警告孩子如果再犯错就要孩子把作业本撕下来吃掉,这已经不是惩罚而是恐吓了,孩子当然战战兢兢,越紧张越出错,不出意料孩子真的又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这下就麻烦了,妈妈也懊恼,随口说出的气话如何收回?难道真的要求孩子吃掉那张作业纸吗?在孩子妈妈惊怒犹豫间,孩子哭着把作业撕下塞进了嘴里......较后妈妈哭喊着把孩子送到了医院。
上面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提出的惩罚要适当,孩子无法执行的惩罚提出来没有作用。
第三、孩子能把惩罚执行完成的才是适当的惩罚。
如题中的爸爸对孩子的惩罚量太重,孩子无法执行完,因此孩子痛苦不已。我想孩子的爸爸在看到孩子如此痛苦应该心里也不好受,可能也在暗自后悔自己随口说出的惩罚。这下进退两难,让孩子继续接受惩罚,孩子痛苦,不让孩子继续接受惩罚,爸爸的威信力受到影响,以后再惩罚孩子就没有效果了。
我认为惩罚应该要适度,孩子能执行完的惩罚才是有效的惩罚。如果题中的爸爸把惩罚的量减少一些,形式换一下,效果或许就不一样了。比如错一题就惩罚孩子做5道类似题型,这个量孩子可以完成,但又不是那么轻易能完成,即达到了惩罚的目的又能让孩子巩固基础,这样的惩罚就比较有效。划重点:惩罚不是较终目的,让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和增强学习成绩才是较终目的。
总之,惩罚是一种预防重复犯错的惩戒手段,应该要适合学科特点,适应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度和量都要适度,否则惩罚将流于形式达不到较初设定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