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多孩子经常刷题,成绩还是很难增强,这是因为什么呢?孩子做多少练习题能学好数学?如何解决孩子粗心的问题?孩子数学成绩不高,应该报补课班吗?今天成都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小学数学学习的相关问题,以供参考。
小学阶段较重要的是计算能力
从在校学习的角度来讲,计算准而快是后续理科学习的重要基础,“会而做不对”、“会而来不及做”,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都存在负面影响的。家长和孩子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懂了运算法则就可以了,不需要做多少计算练习。
计算(包括运算律的使用)就是一个熟练工种,想要达到高水准,需要每天定量做练习。建议以当前学的计算法则和运算律为主,每天练习两个数的运算20道左右,三到五个数的运算10道左右,坚持做。通过持之以恒的计算练习,一方面能够逐渐培养数感——这是重要的数学素质,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意志力。
空间想象力对孩子学习数学中“形”这部分内容来讲比较重要,但是空间想象力本身有的智商和遗传因素,从统计的角度说,男生可能要优于女生。但是空间想象力也可以通过多动手画图和制作实物模型来得到程度的提升,所以孩子不能“懒得动手”。
事实上,养成画图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在中学阶段学习稍复杂些的平面几何时,自己动手画一遍图,体验图形的生成过程,往往能够帮助形成题目条件使用方式的认识。
如果说计算能力是理科学习的重要基础,那么阅读能力就是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家长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面对孩子的"粗心马虎"家长应该抱以什么态度
家长不能认为“和没学懂相比,粗心马虎是小问题”,如果还将这种意识传递给孩子,就更要不得了。
为什么呢?老师圈里有一句话叫“粗心是个筐,啥都往里装”。意思就是,会但做不对的时候,孩子往往归因为“粗心”——我知道怎么做,就是某某地方出了点儿小纰漏嘛,下次细心就是了。
可能是自己不愿意深想,可能是想给家长一个简单又不易多受责难的交代,但事实上,轻易归因为“粗心”,掩盖了对一些实质性问题的认识,而这些问题才是导致“会而不对”的真正元凶。
“粗心现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我认为在初始阶段,至少有三类可能的根本原因。
第一是对所学知识没有吃透,一知半解,或是相关技能的训练还不到位,操作不熟练;
第二是专注度不够,解决问题的时候在走神;
第三是书写习惯不好,导致很容易就看错了(这点很容易被忽视,但它真的是个问题)。#p#副标题#e#
孩子说“粗心”,家长不要轻易地信以为真,要和孩子辨析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粗心现象”。产生“粗心现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粗心”这一表象蒙蔽了,而忽视实质性的问题。认为“粗心马虎是小事”,不仅堵上了自己改进和增强的路,而且很容易导致浮躁的学风,对学习态度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当然,再的人也不能增加事情都做到的。如果孩子“会而不对”的现象只是偶尔发生,家长总的来说还是应肯定和鼓励孩子的,不要太求全责备。
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学思维数学?
关于思维数学,我的看法是:只要有兴趣,就适合学。
思维数学的好处是能够为你的头脑打开另一方天地。有些“”说“偏难繁怪”,那是他们无法理解思维往往有很多种方式,甚至不乏很神奇的方式。但是思维数学不要为了功利而学,不要违背孩子的意愿学,虽然说学习并不完全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但是长期孩子闹大人烦,起的负面作用足以抵消正面的效果。
而且,有事实证明没有学过思维数学的孩子,只要有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在学段中后期的数学成绩并不弱于学过思维数学的孩子。
如果愿意让孩子参加竞赛历练一下,开阔视野,也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不能增加有足够多的付出,就不要指望能有多好的成绩了,也不要把搞竞赛作为主业。从结果来看,竞赛的风险要远远大于常规学业考试。一般说来,如果你很努力,那么常规考试得到好成绩的概率不会低于90%,但是数学竞赛得到好成绩的概率可能70%都不到。
有没有需要上课外班?
对于小的孩子(10岁前),在他不强烈反对的前提下,家长可以考虑给孩子报一些文体特长类的课外班,也是孩子寻找自己兴趣点的一个过程。
对于大孩子,则应该是孩子有上课外班的明确意愿时,家长再考虑给孩子报课外班。至于课外班的个数,家长肯定会考虑到财力的因素,孩子的精力也应该会被考虑。
个人建议,周一到周四的晚上,不要上课外班;周末的课外班,一个为宜,不要过两个。孩子需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被排得满满的四处赶场。很多时候,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和家长一起活动(出游、运动、阅读、做家务……)比上课外班更有成长的价值。
孩子做多少练习题能学好数学?
这个其实是因人而异,而且要看你的“学好数学”定义在什么层次上。就常规课内学习而言,一般分享孩子在学习新课时做两本同步练习册,而且较好是一本中等难度的,一本难度稍微高一点点的。
这样基础巩固和进阶提升可以兼顾。如果有“同步自学”的经历,自学时已经做完了一本练习册的,那么除了学校作业外,再找一些单元检测题练练比较合适。如果想好好弄弄竞赛,那么至少也得十几本书打底才行。
家长比老师重要
较后,还想说两点很重要的:
第一,家长要主动配合老师的学习要求,不要在孩子面前指摘老师的做法不当。
有一句话大意是:面对老师的要求,1/3的家长积极跟进,1/3的家长偶有配合,1/3的家长置之不理,这就是生、中等生、薄弱生形成的原因。说得很有道理。
家长们都知道家庭教育的一大忌是几位家长观点不一,孩子无所适从。那么孩子上学后,家长和老师观点不一同样是一大忌。我们说“家校教育要形成合力”,只有在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才会较大,所以家长要和老师在同一个方向上使力。
第二,在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家长们要意识到:家长比老师更重要!
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很大一部分是在家期间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而这只能靠家长,不能靠老师。
一般说来,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2~4年的时间,而且一旦成型就很难再有大的改变(和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方法是可以在每个阶段有意识地调整的)。如果家长抓住了关键的前2~4年,那么后面就不需要再为孩子的学习操很多心了;如果家长没有抓住关键的前2~4年,那么后面想操心都无能为力了。
如何解决孩子粗心的问题,孩子做多少练习题能学好数学的问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四川秦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