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是什么意思?这句诗妙在何处?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春思》。作者平时绝大多数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整体浪漫而又豪放。可是在这首词当中,作者少见的描绘了婉约的气息,将思念丈夫的少妇情思刻画的活灵活现。四川伊顿教育网小编帮助大家整理了这首诗的全文内容以及具体的赏析,同学们在学完之余不要忘记总结答题技巧哦。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百无聊赖的女子独坐窗前,望着罗帏随风摇曳。春光乍泄,春风撩人,女子不知那摇落一地的落寞,是属于数年如一日的罗帏,还是独守空房的自己。只知道那春风拂过,思念欲飞,越来越缠绵与悱恻。春风不解意,无端入罗帏,何必惹相思呢?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这么多年你征战未归,我早已思念成灰。当你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的时候,我早已肝肠寸断。从你踏上征途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已经不属于这里,愿逐月华流照君,随君直到到燕赵地。思念早已入骨,春风不惹,也是满地殇。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你可知晓,你远在的燕塞之地春草嫩绿如碧丝的时候,我们家乡秦地的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了树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不知道连年征战的夫君,是否也能睹芳草而思归。这离恨正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芳草无情,而我却只为你钟情。
如此倒序解读,私以为更符合女子见春风而思远人的心理路程,更显深婉动人。此外,这首《春思》让人读来深情婉转,离不开诗人李白采用了一系列的艺术手法,使得女子思念征夫这一主题更显浪漫与缠绵。
1.巧妙运用双关、谐音与比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美与含蓄美。从题目《春思》就可以看出,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语双关。“春思”,一则切合了诗意,指春光旖旎;二则传达了情意,指春心荡漾。春光乍泄,容易引发人的意兴与情怀,而此诗中无端春风引起的正是女子对征夫的深切思念。“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兼用比兴,“见春草而思归”,以两地因为地理环境差异造成的不同春光对比,来隐喻两地相思,较终指向一处团圆。而“丝”谐“思”,“枝”谐“知”,含蓄深婉地传达出女子对于远在他乡夫君的思念情深。
2.灵活运用“无理而妙”的艺术表现手法,强化了情感传达的深刻性与复杂性。“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多情的女子思念征战在外的夫君,本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却将这种春愁离恨归咎于给无辜的春风。女子这一看似无理的斥责与发问,恰恰显示出女子独守空房的百无聊赖之感。春风何曾撩人,只不过人间自是有情痴罢了。“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夫君思归之日,应该是女子心花怒放之时,诗人却说这“是妾断肠时”。看似无理,但深究起来,如此表达,更能显示出女子早已相思入骨,思念成疾,故人归来之日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抚平自己的伤痕。如此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更显缠绵悱恻。总之,李白的这首《春思》,以细致的笔触,刻画了一个深情婉转却忠贞不二的思妇形象,将中国古诗词中“见春草而思归”的传统意象演绎地缠绵别致。
尤其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一句,无理而妙,自有天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