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唐代诗人,力求自己写的诗句即使是没有读过书的老妪也能读懂。但是他的诗多为两种风格,一种是反映人民疾苦,民生的古诗,另一种则是自己的生活经历。《花非花》这首诗从字面理解可以看作是作者看到花谢雾散感慨人生易逝的伤感,但是其中又隐喻了什么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看看这首诗的详细内容吧!更多相关资讯,关注四川秦学网。
首句“花非花,雾非雾”。其实隐含着一种呼之欲出的点题之意,表明此诗并非仅仅吟花咏雾之作,通过两个看上去不合逻辑充满禅意的否定句式,赋予了一种很空灵玄妙的感觉,拓宽了全诗的想象空间,犹如独孤九剑中的第一招“总决式”,起到了很好的开局作用,气象万千随之而来。
次句“ 夜半来,天明去”。直接承接首句而来,通过对这两种物象特点的概况,曲径通幽地表明了自己与某位女子的已逝的短暂情感,有一种惊鸿一瞥的即逝感,那“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短暂欢愉宛如昨日,但却永远不会昨日重现,反反复复握不住一粒砂,只能随风而逝。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莫不如此。
较后一句“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更是将主题近乎直接地点明,特别是用“春梦”和“朝云”两词比喻花和雾的逝去,从修辞格的角度看很突兀,但从更隐秘之处提及的乃是男人与女人之间幽会的那种意境,看似含蓄,实则直白,挑明了全诗的主旨,其实就是男女之间的那种情感,与《简简吟》中“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对照来看更是一目了然。
大道至简。全诗只见喻体不见喻本,实写具象虚写意象,散而不乱,匠心独具,行文跳跃但又紧紧围绕主题展开,模糊又清晰,朦胧又明了,在艺术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隽永韵味,举重若轻,一气呵成,自成一格,耐人寻味,余韵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