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苏东坡《赤壁赋》篇尾提出的两种人生态度?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大白 2019-03-06 17:24:59

  《赤壁赋》作为语文学习中文言文较重要的词赋之一,是需要背诵全文且要深刻理解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以“浮游”“粟”自比,突出人的渺小;同时又提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的态度,让人读来不禁精神为之一振。今天,四川秦学网小编帮助大家整理了这篇文章作者人生态度的赏析,共同同学们参考。

如何评价苏东坡《赤壁赋》篇尾提出的两种人生态度?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

  这两种人生态度,其实不只有苏轼会有,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有,只不过每个人的偏重不同罢了。苏轼面对官场上的贬谪,心中自然会有苦闷,抒发心中的愤懑,哀叹生命的虚无。

  但苏轼的伟大,在于能从人生的种种悲哀里脱出来,既能认识到人生无常的客观真理,看到自我的局限性;又能体会到自然万物对人慈悲的一面,激发自己旷达洒脱的情怀。如果一味沉浸在生命虚无的情绪里,苏轼就写不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诗句,也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气派。但苏轼也不会否认生命虚无主题的存在,“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我们芸芸众生也不过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首先承认了生命虚无和人世无常的存在,继而又用辨证主义的角度,乐观看待万物的千变万化,指出“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就这样一正一反的审视与观照,一个古代人用如此辩证的思维方式,将自己从失意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其实归根到底,这种人生态度其实是一以贯之的,并不能简单地用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一分为二。就像人生其实充满了矛盾,人世无常是客观事实,但如何活得有意义,关键取决于自己如何看待它,应对它。

  人生有“悲欢”,有“离合”,有“得失”,充满了辩证。不管遭遇什么,选择什么,都有其应有的代价。不管是悲观也好,乐观也好,选择了就要勇敢承受;遭遇了就要勇敢面对。辩证看待事物,就会如旷达如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大学批次线、录取线、投档线分别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如何理解“君子之交淡如水”?它对于我们的处世交友有什么借鉴意义?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