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模块时,我们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兴起了许多的思想流派。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儒家、道家和法家。各自的观点都有很多人支持。而“天人合一”就是道家庄子的代表观点。那么应该怎样理解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呢?四川秦学网的小编今天就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部分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快来围观吧!同时小编也会持续为大家更新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释”三家为,“天人合一”是道家思想,在儒家、佛家对此义也有近似的表述,简介如下,供参考。
1、道家五义。a、“天”是万物之一,因与人同生于“道”,永远共在“道”中,故天然就“合一”。b、“天”指化身。天和人都是“道”的化身,皆在同一“道体”,故天然就“合一”。c、“天”指本性。“道”的本性是“无”,天和人皆生于“道”,本性也都是“无”,故天然就不对立,同在“无”中。d、“天”指境,“人”指我,“合一”指“自我与他境”之间无碍,同是一体。
2、儒家二义。a、“天”指万物之性,“人”指人性,二性本是同一“性”,故叫“合一”。b、“天”指无形的圣贤,无言却为师,无私却包容,无求却海纳,永恒的利于世间万物;“人”是后来的弟子,“合一”就是尊圣行、走圣路,也变成圣贤。
3、佛家三义:a、“天”指“他”,“人”指“我”,内心不区别“我与他”就叫“合一”。b、“天”指幻,“人”指心,心能不迷惑于“幻”,就叫“合一”。c、“天”指迷,“人”指觉,破迷而觉,证知“天和人”都非真实,本性为“空”,假名为“有”,顿悟这个真相,就叫“合一”。
所以,这句话里的“天”字,作拟人化理解则专指“圣”,作拟性化理解则专指“心”,作拟行化理解则专指“公”,作拟物化理解则专指“容”,作拟世化理解则专指“爱”,是个随语境在变化的多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