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的“赋”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我们在学习语文时,除了学习现代文、诗歌之外,还有各种各样古文,例如唐诗、宋词,以及楚辞汉赋。今天,小编想要和大家分享的语文常识就是汉赋,分别从它的含义、特点、文体以及这一类作品以及后来的发展等方面和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资讯,关注四川伊顿教育网相关栏目。
一、汉大赋,赋较初的形态
一般认为赋这一文体源自楚地诗歌。但其归类已经不在诗歌一类,而被分作散文。我们常说的“赋比兴”中的“赋”,后来就成为了这种文体的代称,寓意为铺陈。汉大赋极尽铺陈之能事,篇幅极长,内容极丰。像枚乘的《七发》,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来指陈楚太子的贪乐之病,不会直说病因,而是先从音乐、饮食、乘车、游宴、田猎、观涛等六事逐一展开论述,较终才去讲述主要目的——方士之术。再比如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本来就是想说天子上林苑的壮阔,但是偏得先通过子虚先生和乌有先生论述齐楚的阔大,然后才通过亡是公这个人物来说主题。
汉大赋的铺陈可以想见,不管跑不跑题,反正怎么能铺陈怎么写,主要是气势。像江淹《别赋》就继承了这种写法,写别离那就要把能想到的别离种类全都写出来。
二、抒情小赋,厌倦了汉大赋的一种革新
这种小赋有两种,一是像张衡《归田赋》一类的小赋,篇制短小,形式多变,甚至有些像谜语一样;而另一是像曹植《洛神赋》一类的抒情赋,通过叙事来抒发特定的情感,篇幅随意,还有着铺陈的影子存在。这一类小赋开始像韵文靠拢,直接启发的是南北朝时期的骈文,已经逐渐地展现出脱离散文的趋势,抒情小赋在东汉十分流行,是对铺陈大赋的一次革新,反映地是文体越来越务实的风气。
三、赋的两个特征
不论是抒情小赋还是汉大赋,其实多多少少都会有铺陈的形式存在,还没有完摆脱这种风气。区别就是汉大赋往往使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来展现,比如上文提到的枚乘、司马相如的作品,苏轼《赤壁赋》也采用的这种形式。而抒情小赋主要靠骈句来营造气势。而另一个特征就是好用“奇字”。读汉大赋这一类的作品会发现,有些字不去读这篇赋,一辈子都见不到。汉代是对文字研究很深的一个朝代,所以认识很多奇奇怪怪的字就能显得一个人学问的多少。后来韩愈其实也是受这种影响,诗歌好用奇字。虽然阅读时候不太舒服,但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赋这种文体要比诗歌等难一些,后世除了苏轼等名家所作的还算出色,很难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