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全诗如何赏析?
初中 来源:网络 编辑:大白 2019-10-25 16:51:32

  《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全诗如何赏析?张枫,唐朝诗人,炉石上流传下来的他的作品并不多,而这首《枫桥夜泊》足以让后人们记住并知道他。这首诗前两局主要采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将在眼前景描述的极具画面感,同时也对当时作者的心情也有了更加清晰的刻画。当时作者刚刚得知自己在科举考试中落榜,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全诗如何赏析?

  1. 运用白描手法,通过一系列意象的密集连续出现,勾勒出“枫桥夜泊愁眠”图。这首七绝,仅仅有二十八字,却出现了九个种意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以及无眠之人。如此密集而连续地出现这么多的意象,能够迅速在读者脑海里形成画面感,这就是名词意象的巨大张力。这种白描手法的运用,就像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所造成的艺术感染力,仅用具体可感的名词意象叠加,就能达到传情达意的理想效果。

  这些名词意象,选取的多是生活里的常见之景,通俗易懂,无需深挖背后的抽象概念。而这些意象的运用,又不是简单地叠加,而是通过了诗人自己的排列组合,营造出空灵而旷远的意境。月落霜满,乌鸦夜啼,两岸的枫树随风摇曳,江上的渔火明明灭灭,一切笼罩在朦胧的夜色里。而今夜无眠的诗人,听着寒山寺的钟声,咚咚到天明。

  2. 采用动静结合、明暗搭配和多种感官综合运用的艺术手法,传达出幽寂与凄凉之感。一首诗要具有画面感,需要要“有声有色”,就像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枫桥夜泊》,静中有动,在月色的笼罩下,乌鸦啼鸣,钟声回荡,使得江边的景色不再单薄乏味,而是有了诗意的律动之美,烘托出黑夜的孤寂与悲凉。而月落乌啼江枫耸立的昏暗,与江舟之上渔火燃起的通明,形成色彩上的反差。一升一落,一明一暗,诗人从月亮升起到月亮落下的辗转难眠,精妙地传达出来。那缕缕忧愁,在江枫与渔火的“对愁眠”之中,荡漾开来。

  诗人这种动静结合与明暗搭配的艺术手法,离不开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月落江边、白霜满天、江枫渔火等意象都是视觉感官,而乌鸦夜啼、与夜半钟声则是听觉感官,所见所闻带动的是所感所想,诗人的孤寂与忧愁之感,充盈在字里行间。尤其“霜满天”的描写,不只是视觉,还有触觉。夜霜布满天空,这看似是诗人的夸张描写,其实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因为白霜与雾气在黑夜之中氤氲,月落之后沁入诗人的身体,有刺骨之寒,正恰似繁霜布满夜空,传达出深秋之夜特有的幽寂与凄凉之感。

  3.利用了电影的写实手法,远景、近景与特写相互切换,画面极其富有层次感。张继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由远及近的表现方式,就像我们现代电影的艺术手法。镜头拉开,远景是江月渐渐下沉,两岸的江枫笼罩在朦胧的秋夜里,白霜满天;而远处的寒山寺,在江水与月色的掩映之下,更显古朴与苍凉。画面逐渐推进,近景是一艘客船在江边停泊,渔火明灭,传达出灯火可亲的温暖。随之镜头移动,定格在这艘客船上,一个儒雅的书生,辗转难眠,于是听着不远传出来的钟声,凄然独坐,黯然神伤。

  4.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情景交融中抒发诗人的羁旅之愁与身世之悲。诗人并不是孤立地写景,而是在写景状物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将金榜无名的哀痛与羁旅漂泊的愁苦,倾注在了茫茫夜色里。月落乌啼,白霜满天,如此悲凉凄楚之景,恰似落魄书生饱经风霜的内心写照,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江枫渔火,相对愁眠,愁的不是江枫与渔火,伴的也不只是江枫与渔火,而是满腹愁肠的诗人,辗转难眠的诗人。寒山寺外,钟声回荡,穿越了历史的风尘,一声一声传到客船,古朴而苍凉。哪是“夜半钟声到客船”,而是“夜半钟声入客心”啊。

  总之,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一个落魄书生夜泊枫桥的难眠图景。在秋江霜月夜里,让读者感受到了一个失意文人的悲伤,充满了身世之悲与羁旅之愁。在诗情画意之中,感受到生命的寂寥与凄美。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枫桥夜泊
上一篇:“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如何翻译?这句诗什么意思? 下一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好在哪里?“破”和“挂”妙在何处?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