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是唐朝诗人陈子昂在随军征讨契丹的途中所作,全诗短短二十二个字,抒发了作者内心对于怀才不遇的悲愤,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自己仕途的失意以及苦闷的情绪。而首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指的是前朝历代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还是老规矩,想要读懂一首诗,先来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作背景,因此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全文内容和具体赏析吧。更多相关资讯,关注网站较新动态。
一、写作背景
1.诗人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有政治才能的人。他曾多次直谏武后朝的弊端,但始终不被武则天的采纳。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因此他的政治包袱不但不能实现,反而倍受打击,这使他的心情苦闷。
2.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报国宏愿成为泡影。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次年兵败。曾在紧急关头,陈子昂曾多次进见,献良策,武攸宜不允,还将陈子昂降为军曹。兵败困境,民不聊生,陈子昂内心极大的受挫。慷慨悲愤之下,写下了这首《登幽洲台歌》。
二、全诗赏析、词句解析和译文。
原文: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词句解析:
①“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君主。
译文:往前看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望不见求贤若渴的当今明主。想到那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孤独,而悲伤凄凉地流下眼泪。诗人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苍穹,天长地久;想到象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君王也不可见到。诗人感觉自己生不逢时,一时悲上心来,不仅感到孤独和寂寞,也感到一种无奈的寂寞苦闷,不觉怆然而流泪。
三、《登幽州台歌》艺术表现上很出色。
1.全诗与诗人府仰的历史跨度和登台空间的广阔无垠的背景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比较。
①“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府仰古今,描写时间跨度极长。
②“念天地之悠悠”,写出空间的辽阔,诗人登楼眺望,处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
③“独怆然而涕下!”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的悲哀苦闷的情绪。
通过历史时空和诗人登台的广阔无垠空间背景与诗人的内心世界相比较,表达出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2.在用辞造句方面,采用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诗人采用前两句急促,后两句各增加一个虚字(“之”和“而”),这样所用的句式的原因,主要是想传达诗人自已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通过句法长短不齐,和音节变化增加艺术感的染力。《登幽州台歌》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泛流传,其原因,除诗的本身艺术特色之外,还以诗人德才兼备,报国无门的这种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有关。诗中所体现的悲凉,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从而获得广泛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