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的意思是针对问题症结所在,做有效处理。那么,对于它的出处来源,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就一起来跟小编来一起仔细了解一下这个四字成语吧!
一、“对症下药”的意思是什么呢?
对症下药
拼音:duì zhèng xià yào
解释:针对病症用药。比喻针对问题症结所在,做有效处理。
出处:《三国志·魏志·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近义词:有的放矢、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对症发药
反义词:无的放矢、隔靴搔痒、头痒搔跟、膝痒搔背、举措失当
歇后语: 1. 害什么病开什么方 —— 对症下药
2. 发疟疾吃奎宁 —— 对症下药
谜语: 医生开处方 (谜底:对症下药)
二、成语故事的来源是什么?
《朱子语类》一书载:宋儒朱熹的门人亚夫问何谓“克己复礼”,朱熹回答:现在的人只会说要克制私欲,严格要求自己,却不去实践礼义,于是失去准则,使得礼法大乱。圣人孔子就说得很明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用礼作为克制和实践的标准,就是捉到病根,针对症状开方用药。后来“对症下药”这句成语可能从这里的“对证下药”演变而出,用来指针对病症开方用药。亦用来比喻针对症结所在,做有效的处理。《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记载了一个实例,可以助我们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府吏儿寻和李延一起来找名医华佗看病,他们两个人都头痛身体发烧,症状相同。华佗诊断该给儿寻潟药、李延发汗药。他们觉得奇怪,就问:“为什么症状相同却开不同的药?”华佗回答说:“儿寻的病因在体内,李延的病因在体外,所以治疗的方法不同。”分别给他们用药,隔天就都好了。
三、西安秦学伊顿教育一对一提升怎么样?
西安秦学伊顿教育的一对一辅导会在学生正式的开始上课之前,辅导老师会,对学生的一个学习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会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在学科方面哪些地方会存在薄弱环节,后期也会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西安秦学伊顿教育在师资选拔方面,可以说是非常“严苛”,各位辅导老师们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经验也是考察之一,所以他们的辅导老师们对于渭南本地高考教材、考试大纲以及历年真题了如指掌,能够精准把握教学重点和考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