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结束,不少家长也已经在为孩子的高考志愿填报做准备。志愿填报说的简单,好像报个大学就可以了,但是其中有很多小细节,一不注意,就会犯错。今天就跟西安伊顿教育的小编一起来看看有什么误区是容易犯的,需要留意!
一、2025年填报高考志愿容易犯误区
1、通过大学校名,去判断学校水平
很多考生和家长喜欢根据校名判断一个学校的好坏,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很多考生和家长光听名字可能不会将其与名校联系在一起,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却是如假包换的985院校。如果仅仅因为名字而错过这一名校,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因为校名而被误解的大学并不在少数,比如这四所大学:长安大学、东华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在很多地方被误认为是二本或是民办院校,这四所学校是实实在在的211院校。
这就需要考生和家长认真仔细的查阅所报考院校的办学历史、院校层次和招生章程,查阅这所学校过去三年的录取成绩,弄清楚这所学校所在的城市,了解专业录取分数线。填报志愿前弄明白大学时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打算报考的院校。
2、一门心思报名校
有的考生父母认为志愿填报就是填报院校,一份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才能代表成功。不可否认,“211”、“985”、“双一流”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相对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择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是不明智的。
因为“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而普通高校也不乏一些有特色、实力强的专业。尤其是很多“双一流”高校,虽然不是985和211.但依旧实力强劲。
因此,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及父母不要只考虑“名校”,要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
3、大学比专业重要
这个话题家长、考生经常在讨论,到底是大学重要,还是专业重要?当然,这两个都很重要。目前大部分业内人士的观点是:专业比大学更重要。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或基本明确自己的专业范围,然后再根据分数来选择专业和大学。
当然,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细分,对于大部分文科生来说,大学会更加重要一些,尤其是综合类大学,学校的人文环境对文科生的熏陶很重要。对于理科生来说,专业就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那些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比如医学类的、计算机类的、自动化类的,专业对未来的就业和考研都有很大影响。
正确的策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专业清晰的考生,优选专业;专业不清晰的考生,优选大学。本科毕业准备就业的考生,要选择市场需求量大的好就业的专业;对于准备考研的理科考生来说,可以选择通用的基础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考研选择的面会更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