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有哪些注意事项?4月10日,西安交通大学(以下简称“西安交大”)公布2023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入围比例由去年的4倍入围改为凭初试(笔试)成绩5倍入围。招生专业、破格入围条件、限报1所高校的限制均无变化。保留入围后的考生确认环节,未确认者自动放弃强基资格。校测考察为笔试+面试+体质测试。以下是详细分析,供参考。
1、报名条件是什么?
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各省(区、市)优秀高中毕业生,并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2)符合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
2、申请报名考生包含哪几类?
第一类是以高考成绩入围的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加分)达到本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参考其单独划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第二类是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金牌)或二等奖(银牌),且高考成绩达到本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参考其单独划定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3、招生计划总数是多少?
共210名。
4、有哪些专业可以选择报考?
共有6个专业可以选择,分别是数学类、物理学类、生物技术、哲学、核工程与核技术、工程力学。
5、每个专业都有哪些培养方向?
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六个方向;
物理学类:能源物理、智能电气、先进电子与光子技术、微纳制造、量子信息等五个方向;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三个方向;
哲学:哲学;
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工程与核技术;
工程力学:应用力学、航天航空、重大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五个方向。
6、在哪些省份招生?
西安交通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具体分省分专业计划以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内公布的为准。
7、怎么报名?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
报名方式采取网上报名。考生可登录“试点高校强基计划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注册、报名严格按照操作提示完整、准确填写相关信息,提交后所有材料不得更改。
报名时间为:4月15日—30日。
8、能否兼报其他高校?
报考西安交通大学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
9、对新高考改革省份和非高考改革省份考生分别有什么要求?
对于实行新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选考科目须满足以下要求。对于非高考改革省份,哲学专业招收文科生,其他专业招收理科生。
10、考核资格认定标准是什么?什么时候进行复试确认?什么时候公布复试名单?
所有按简章要求完成报名的第一类考生均可参加西安交通大学组织的初试(高考后一周内),具体时间安排详见初试准考证。西安交通大学将根据初试成绩,按照不超过各省(区、市)招生计划5倍的比例,分别确定各省(区、市)初试通过考生名单,末位同分考生均予以入围,未通过初试的考生不参与后续环节。初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仅作为复试资格认定依据。第二类考生免初试,可直接进入复试确认环节。初试通过的第一类考生和免初试的第二类考生须在报名系统内进行西安交通大学强基计划复试确认,签订并上传承诺书。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复试确认的考生将视为放弃西安交通大学强基计划复试资格。
复试名单公布时间:6月13日前。
复试确认时间:6月14日前。
11、考核方式是什么?考核时间是什么时候?考核地点在哪里?
考核方式包括初试、复试,同时参考考生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在高考成绩公布前,对通过初试且完成强基计划复试确认的考生进行复试(复试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初试时间暂定6月12日,复试时间暂定6月18日~19日。考核具体安排以准考证为准,请关注我校本科招生网发布的《西安交通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考核指南》。初试考核地点:采取分省相对集中的形式进行(具体见上述考核指南);复试地点: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
12、体育测试测哪些内容?测试结果如何使用?
体育测试内容为:体质指数(BMI)、立定跳远和50米跑。原则上所有考生均须参加体育测试,测试结果将作为拟录取的重要参考,无故未参加体育测试或体育测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13、综合成绩怎么计算?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高考满分×85%+复试成绩÷复试满分×15%)×100(其中复试成绩为我校笔试成绩+面试成绩)。
14、录取原则是什么?
对于第一类考生,学校根据考生填报的志愿,参考体育测试结果和考生所在生源省份强基计划各专业的招生名额,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拟录取。
15、什么时候公布拟录取结果?
将于6月27日左右公布拟录取结果。
16、培养特色是什么?
坚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秉承“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办学特色,采取“夯实基础、国际视野、尊重个性、跨界融合”的培养模式,汇聚最优秀的师资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加强科教协同育人,制定科学合理的退出补选机制,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能在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领域中发挥引领作用的拔尖创新人才。
(1)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汇聚最优秀的师资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3)科教协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采取“夯实基础、国际视野、尊重个性、跨界融合”的培养模式;
(5)实施过程跟踪、成效评价的退出补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