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家长们会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了很多问题,从而担心孩子。很多家长常在担心孩子的“早恋”、常说孩子在这个时候把朋友看得比父母重要、常说这时期的孩子脾气变得差,很冲动。今天成都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家长们搜集整理了相关看法,一起来看看: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都太以自我为中心?青春期孩子常见问题分析!
家长们常在担心孩子的“早恋”
当不少家长与本人说起孩子的早恋时,我会首先祝贺家长:你的孩子已经发育正常。然后我会告诉他们,早与不早,不是谁说了算,是孩子身体的性激素说了算。我还会建议家长不用“恋”字,而是表述为自己的孩子对某一异性同学感兴趣、喜欢。这样焦虑感便会下降。
家长们常说孩子在这个时候把朋友看得比父母重要
当家长们这样说时,我会告诉他们:孩子其实是把家长看得较重要的,只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要确认“我是谁”,要通过交朋友来获得归属感,从而认识自己。这时候,他们不再以老师、家长为放心,开始以同伴为榜样、为参照。所以他们把朋友看得很重要。
家长们常说这时期的孩子脾气变得差,很冲动
当家长们这样说孩子时,我告诉家长:这不是孩子有意与家长、老师发生冲突,那是他们身体的激素水平的影响。进入青春期由于激素水平的增加,反过来影响大脑,使神经活动兴奋性加强,形成兴奋过程与抑制的不平衡,兴奋过程占优势,这就是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并易于产生过激情绪和冲动的原因之一。在青春期,激素水平的变化使身体器官达到成人水平,但大脑前额皮层尚未发展成熟。而大脑前额皮层是掌握决策、分析、控制的,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易冲动、控制力较差。
家长们常问:这个时期孩子的想法为什么总与成人不一致?
我说:因为成年人对具体问题的思考主要靠以往的生活经验,青春期的孩子还缺乏生活经验,而且处在发展阶段,他们是凭当下社会生活经验独立思考问题。所以与成人不一致,这就是人们说的“代沟”。
还有的家长会问我:孩子为什么好像变得孤独了?
我说,有两个原因:一是处在儿童与成人的边缘空间,与儿童和成人都拉开了距离,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因此孩子产生孤独感;另一个原因是涉及自我意识的发展,意识到自己的观点、信念和人格与别人有差异,在人际交往上不能获得他人的理解和共鸣,因而感到孤独。青春期的孤独感,一般是他们追求某种更高价值与精神需要而得不到理解时产生的,当他们人格成熟、确信自我观念后,就不会产生孤独感了。
家长常常不解,初中读书时还好好的,高中阶段成绩为什么就跟不上了?
我说:高中阶段孩子的学习成绩跟不上,不是孩子懒惰、贪玩,也许是孩子的思维能力还停留在初中的能力上。初中阶段的逻辑思维方式较多是依据实际生活经验,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学习时往往靠记忆为主的方式便可解决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成绩;而进入高中后,各门学科知识大大增加,而且要与科学知识和理论作为推理、判断的依据,属于“理论型”的逻辑思维为主,单靠背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成绩就有可能跟不上。当然,成绩还是个综合因素,除了智力因素外,还有学习能力、学习策略、考试心态等。
不少家长虽然口头上说成绩不重要,但孩子学业成绩差了,多少都会紧张。若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期望较高,而偏偏孩子学习能力又相对不足时,又会引起一系列的焦虑。
家长常问:“叛逆”是正常的吗?
家长常说的孩子叛逆,是指孩子们这个时期常做出一些不招大人喜欢的、出格的事。但“叛逆”只是大人们的说法而已。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通过假想与想象开始质疑一切。小到老师和父母的放心,大到政府,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感到逻辑上的不一致和缺憾越来越多,他们就会变得更加迷惘,就越容易受挫,甚至会表现出叛逆性的愤怒。皮亚杰认为,这是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结果。所以是正常现象。
家长们常常不解:这个时期的孩子为什么都太以自我为中心?
我说:这是形式运算带给他们的显著特点和痛苦经历。在这个时期的孩子通常都会认为周围的人都在关注他们的感受和行动,就像他们站在舞台上一样。心理学家把这称为青少年的“假想观念”。他们会认为自己无二。庆幸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发展,他们是会走出自我中心的。
很多时候,青春期孩子的问题都是发展阶段中的一些正常现象,只是家长们没有认识,没有思想准备而紧张、焦虑、担忧而已。
在儿童成为成人的过程中(青春期),孩子们经历了从依赖他人到独立、自主和成熟的过程;经历了从家庭成员到成为同龄人的一员,并以成年的身份独立于世的转变历程,这一历程是急风暴雨式的,这个时期对孩子的一生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都太以自我为中心?青春期孩子常见问题分析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四川秦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