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骚”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怎样理解并运用这个词语?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通道这个词语,多半并非表扬。但是在学习古诗词时,又发现这个词语应该是一个褒义词,例如“各领风骚”“文人骚客”等等。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才是褒义词呢?它的意思为什么变化这么大呢?今天,四川伊顿教育网小编就帮助大家整理一下关于这个词语意思的发展,希望大家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有的参考。同时也帮助同学们再积累一些语文知识。
较初本分的“风骚”
追根溯源,“风骚”较初是指《诗经》和《楚辞》,并无贬义色彩。其中“风”就是指称《诗经》中的国风,因国风的艺术价值受到大家的肯定,所以后来便以“风”代指《诗经》。而“骚”便是《楚辞》中的《离骚》。再后来“风骚”就用来泛指诗文或文人了,其义与文学紧密相关,可以说宋元以前并无感情色彩。可到了宋元及以后“风骚”一词画风渐变,意义逐渐引申,不断附加意义,赋予感情色彩,所指范围有所扩大。“风骚”呈现两条路的发展方向:一种意义为褒义,指称文采和才情;另一种意义为女性体态俊俏。如:《红楼梦》:“身量苗条,体格风骚。”《金雀记·定婚》:“有貌有貌多俊俏,陈平说我较风骚。”
以上“风骚”皆指女性体态俊俏迷人,《红楼梦》里指的是凤姐。也正是在这一阶段,“风骚”一词开始偏离正面形象,逐渐转向贬义。这种转变根源可能有两个:一个是当时文人的不检点,举止风流,宋代的柳永就是青楼的常客;另一个原因就是风骚俊俏女性或有放浪形骸之行为。就在“风骚”一词转向贬义之时,“风”和“骚”也追随了“风骚”的脚步,也分别指称两性风情和男女之事。我们先细数宋元时期的戏曲小说中与“风”相关的词语,可以说数不胜数,如“风月”“风情”“风流”“风花雪月”“风流债”等等。而“骚”字堕落更甚。除此而外,还有“骚托托”“骚情”“骚货”之说,其中一些词一直沿用至今。
“风骚”演变为贬义词的另一层原因,“风”字引申义与雌雄相诱有关
“风骚”一词转变为贬义,为什么“文采”“文章”等其他词未转变为贬义词呢?这样较真可能有人就要说是“杠精”了。其实,“风骚”一词的贬义色彩跟“风”和“骚”二字有密切关系,与指称文学的“风骚”并无关系,二者同身不同魂。“风”“骚”二字原本就有走向“风骚”之风流放荡的基因。我们先来看“风”,指称空气流动的“风”字实在难以描画,因此古人就以“凤凰”之“凤”来表示。其字形如下:
“风”“凤”为同源字,后来至小篆逐渐分化,一从虫,表示风,古人认为“风动虫生”;一从鸟表示凤。“风”字分化后,其意义也不断地引申演变,滋生出十多个义项,其中一个义项便是:雌雄相诱、发情和情爱之意。而“风”的另一个义项便是由“像风一样流动传播影响广大民众”的民歌,《诗经》中的《国风》便是此义。“风骚”里的“风”在两个义项的发展轨迹上,至指称“两性风情”时出现了义项的合流。
“骚”原为躁动不安,引申指内心不安和行为不端
“骚”为会意兼形声字,由“马”和“蚤”构成。关于“马”与“蚤”如何会意,有两种说法:一说马因受跳蚤骚扰而躁动不安;另一说法是马匹像跳蚤一样躁动不安。二种说法还有待讨论,但“骚”的本义已经无疑问。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此处“骚”表达了屈原内心的扰乱与烦恼,是“骚”字由外在行为的躁动不安转指内心的不安与忧愁。正因为屈原经典的《离骚》问世,使得“骚”的字义沿着两个路径发展:
第一条路径:《诗经·国风》与《离骚》合而被称为“风骚”,指称中国古代诗歌的代称,后来泛指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而拥有此种素质之人也便被称为“骚人”,范仲淹《岳阳楼记》有“迁客骚人”之说。
第二条路径:“骚”字表示外在行为的躁动不安或行走不正,《方言》曰:“吴楚偏蹇曰骚。”其中“骚”便是行不正之意。后来引申为行为不端正,特别指称以卖弄颜容且不检点的行为,尤其指称女性。
写在较后
“风骚”一词有褒贬两层含义。“风骚1”与文学相关,源于《诗经·国风》和《离骚》,其中“风”的“民歌”义与“骚”的“内心忧愁幽思”皆源于二字的本义。“风骚2”是在“风骚1”固定下来以后,“风”和“骚”又回归本义,并从本义的引申义中分别截取了“雌雄相诱、发情”和“男女关系中的行为不检点”两层含义。
概而言之,“风骚”从褒义到贬义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发展的。贬“风骚”义是源于对“风”“骚”二字初始义的引申,并把意义附加到当时形式固定表示褒义的“风骚”一词上,成了同体不同魂的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