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近期看到网上有一些家长提问说:“孩子总是撒谎是什么原因?父母应该怎么做?”如果您的孩子一直有这样的现象,就要注意自己是否对孩子平时关注太少,导致孩子缺爱。其实除了爱撒谎,缺爱的孩子还可能有这些习惯:比如啃指甲、故意损坏或隐藏父母的物品、赌气似的自立、表情僵硬、画画时偏好用灰暗的色彩......这些都是孩子缺爱的表现,父母要开始留意孩子的心里想法了。
1、啃指甲
父母的爱是缓解孩子不安情绪的较大来源,得不到爱的孩子由于紧张的情绪得不到缓解,会变得不安和焦躁,在这样的情绪下孩子容易将手指放入口中来掩饰不安和焦虑,严重的就发展到啃指甲。很多父母会用打骂来阻止孩子啃指甲的癖好,有些孩子迫于父母打骂的恐惧,可能会停止啃指甲的习惯,使得父母沾沾自喜误认为教子有方。表面上孩子啃指甲的癖好被纠正,但是父母的打骂对孩子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影响远远要大于啃指甲这个习惯。父母只需保持不断的关爱孩子,爱抚和拥抱孩子,无需故意的去指出不能啃指甲,当孩子开始啃指甲时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地方,坚持两三个月后啃指甲的习惯自然而然的就会消失。
2、故意损坏或隐藏父母的物品
故意损坏或者隐藏家里物品的现象是孩子缺乏爱的另一种常见表现,孩子背后的心理是为了让父母关注自己,哪怕得到父母的责怪和打骂也心甘情愿,这样扭曲的心态会影响着孩子心理和精神层面的健康成长,如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父母首先需要保持不情绪化,知道孩子是故意的也无需用责怪和打骂来解决,平时父母需要改善自己的言行,用关心、关爱和认可来缓解孩子心中因缺乏爱而产生不安和焦虑的情绪,并且父母需要坚持这种习惯。
3、赌气式的自立
孩子强行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做的现象也是一种缺乏爱的表现形式,可能有些父母会问,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是自立心的培养吗?怎么会是缺少爱呢?一般孩子总会有和父母耍赖撒娇的时候,背后是为了想得到父母的爱意。这时父母需要有度的把控,掌控好这样给孩子传递爱意的机会。长期缺乏爱的孩子心理会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抵触情绪的催生下,自己的事情不想让父母来帮忙,赌气式的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这种现象就出现了。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冷静观察和判断,如果误认为这是孩子自立行为的话,会加剧在情感上对孩子的疏远,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
4、对父母之外成年人的亲近
当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爱的时候,想从别的成年人那里得到关爱就会变得十分渴望,并且会故意亲近父母以外的成年人。如有这样现象的孩子,父母除了需要意识到去关爱自己的孩子,还需要改变传递爱意的方式,更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安全,特别是性侵和猥亵,关爱自己的孩子是父母的天职。
5、表情的僵硬。
孩子的表情是丰富多彩的,微笑是甜美的,天真烂漫是孩子的本性。当孩子失去这些时,表情变得僵硬、死板、不会微笑的时候,孩子的心理肯定遇到了麻烦。较大的可能就是缺少父母的关爱,孩子在长期缺少关爱的情况下是不会和父母共感喜怒哀乐的。并且在父母面前也不会表露自己的情感,从而使得表情冷漠,和父母的对话变得简短,话题会越来越少直至和父母无话可说。这时候父母首先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从孩子喜欢的话题开始,来缓解迄今为止的紧张关系。
6、撒谎和杜撰
孩子欺骗和杜撰一些故事是为了吸引他人的眼光,从他人的关注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用来弥补父母的关爱,当这种满足上瘾后,欺骗、撒谎和杜撰就会养成习惯,并且会影响孩子今后的个人信用。当孩子出现欺骗和撒谎的情况时,这时父母就需要认真对待,分析背后的真正的原因,共感孩子的感受,营造一个良好的对话氛围,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道德心入手来瓦解欺骗和撒谎的习惯。
7、绘画的色调黑暗
孩子的绘画颜色是孩子精神状态的一种体现,当孩子画的主色调是黑色时父母需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这是孩子有心理压力的一种表现。这时父母就需要帮助孩子减缓压力,较有效的方法就是父母的微笑、关爱、愉快的对话、认可和表扬孩子。
综上,孩子总是撒谎很可能是因为孩子缺爱,父母平时不仅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同时还要留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样孩子才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