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被取外号,家长应该怎么做?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取外号的问题?
家庭教育 来源:网络 编辑:小新 2018-12-07 16:31:27

  在上学时期,很多孩子都会被别的孩子取外号,有的外号是表示亲昵的,而有的外号是具有侮辱和攻击性的。有的孩子在被取外号后,心灵很容易受到创伤,家长们知道孩子被其他孩子取了侮辱性的绰号时,也会愤怒,却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孩子在学校被取外号,家长应该怎么做?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取外号的问题?今天成都一对一辅导小编为搜集整理了相关方法,以供参考。

孩子在学校被取外号,家长应该怎么做?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取外号的问题?

  话题

  较近,依据近日某省教育厅较新出台的校园欺凌治理方案,给别人起侮辱性的绰号属于校园欺凌。学校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情节恶劣的严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进行批评的同时给予惩戒,严重者可以给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的处分……

  大家说

  这个公告让家长圈不禁对起“外号”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不由得反思,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被人起过各种不同的绰号的经历,一些外号是亲昵的,但也有一些外号是讽刺的。也曾因为孩子被起外号,受到伤害,家长公开在班级群找人理论。

  @丁丁:小学时候因为脸上雀斑很明显,个子也瘦小,不爱说话,因此被大家叫做“胡麻子”。我总是躲着大家。

  @亮亮:小时候,我有婴儿肥,上小学整个人胖乎乎的,大家经常叫我“小胖墩”。

  @小风:变声期前,我的嗓门特别细,总被人嘲笑“娘娘腔”,内心真的很受伤。

  班级微信群里一位家长发了这样一条信息:“谁是***孩子的家长,你家孩子总给我家孩子起外号,你管管你家孩子!”被指责的孩子家长始终没有说话,这位家长又连续发了好几个“?”

  如果自己的孩子被同学叫难听的绰号家长该怎么办?要不要管,又将如何管?

  马上就访

  孩子起外号通常具有“两重性”

  刘晓娟(北京市海淀区枫丹实验小学教师、被评为海淀区西三旗学区班主任):现在很有话题性的一部电影《悲伤逆流成河》受到关注,“外号”在其中往往会在其中担当一个帮凶角色。所以“外号”在很多家长眼中看来大多都是比较敏感的消极词汇,因为一些不良的外号产生的也大多是不愉快或者不美丽的事物或情况。诸如“小结巴”“白字先生”等,给孩子身心带来了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可能造成一生的心理创伤和阴影,由此可见家校矛盾往往也都是由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产生。我们如何避免这种“童言无忌”式的言语对儿童心灵的伤害?我认为,首先,要判别“外号”的两重性:亲近性和隔离性。恶意地起外号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甚至侮辱,让被起外号者因为带有某种符号的特殊性而被剥离群体,与群体产生无形的分离。但并不是外号都是这样负能量的作用,有些外号如“招牌笑”(笑起来特别可爱)“辣白菜”(姓“蔡”,爱吃辣白菜)等是友好的表示亲近的关系。

  再就是,要注意“管”的两种方式:技术处理和艺术处理相结合。有时候“外号”事件的当事者双方,特别是低龄儿童,及时发现和引导教育往往容易解决,孩子也不会积压于心。但教师常常要发力的对象是家长,面对孩子的委屈会放大失去理性控制的情绪,我们首先要先帮助家长和学生平复情绪,这个需要艺术地处理,要根据对家长性格和孩子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沟通对话的语气、语调、内容等。待家长情绪稳定些再就事论事,用科学客观的教育手段解决具体问题。前者需要对家长和孩子有熟悉和掌握,后者需要教师有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处理得相得益彰。

  支招家长

  不盲目介入带着同理心和孩子一起解决

  吴娜(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朝阳区骨干班主任):关于“起外号”,作为班主任我建议:首先,作为家长,我们要接纳孩子情绪,积极倾听。当孩子向我们诉苦的时候,我们用同理心去接受孩子的感受。同时可以轻轻地抚摸孩子,接纳他的感受。先不要评判孩子的观点是对是错。等孩子情绪缓和后,我们可以问问孩子:“需要我帮你做什么吗?”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直接介入,因为孩子一般不会希望父母直接介入他们的事情。我们可以和孩子说“我也有个办法,你想试试吗?”“我们可以直视对方的眼睛,跟对方说‘你这样说我,我不喜欢!我很生气!’,‘你不要再这样叫我,请你叫我的名字。’”

  孩子在伙伴交往时候出现问题,我们作为家长不盲目介入,而是去倾听、同理孩子的感受,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这样能帮助孩子慢慢学会独自面对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是较大的帮助。

  不喧哗自有声情节严重需求助

  马文征(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小学教师班主任、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孩子之间起外号要看是善意还是恶意。比如亲昵表达情感的称呼属于善意,如我们班有个男生喜欢穿迷彩服,同学们都叫他“迷彩男”,孩子很喜欢,感觉酷酷的。这种外号会让孩子们有一种亲切和被认可的感觉。

  还有一种外号,可能是同学们善意起的但是自己并不喜欢。有时你越在意,别人就会叫得更起劲。这时候家长可以建议孩子采取缓一缓的方式,事缓则圆,相比激愤的回应,缓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能让孩子性格变得冷静稳重,遇事学会找到根源和病结。你安然若素,别人就会觉得很无趣,叫一段时间自然就会消失了。这就是“不喧哗,自有声”的力量所在。同时孩子也会通过这件事让自己成长起来,慢慢积累应对人生挫折的经验。

  假如是属于讽刺映射孩子缺点或缺陷的称呼就属于恶意了。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己不能解决,这时候就要教会孩子学会求助。家长可以和老师商量,老师的话可比家长强很多倍,老师可以教育小朋友这种行为是不礼貌的,并带动大家用孩子的昵称称呼他,这样形成一种温暖的氛围,慢慢消除不雅外号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不论是哪一种,都说明孩子们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或者问题,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引导。如同学间怎么表达自己对伙伴的喜欢、如何在尊重的前提下友好的交往、对同学有意见该怎么做等等,教会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取外号的问题?孩子在学校被取外号,家长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四川秦学网。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4岁的孩子可以学习架子鼓吗?学习架子鼓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听力? 下一篇: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愿望是,应该如何告诉孩子?
预约领取试听课
我们为您准备了
  • 学业水平系统测评
  • 个性化针对教学计划
  • 线下逆袭试听课
  • 系列学科学习资料
确认预约
热门活动
补习学校
补习学校
考前冲刺
考前冲刺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艺考冲刺 不一样的艺考培训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个性化一对一 小班课辅导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