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的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很强,学习总是事半功倍,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弱,学习起来就比较吃力。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理解能力差也很着急,那么,孩子理解力差是因为什么?如何增强孩子的理解力?今天成都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大家分享相关经验。
为什么都听懂了,做题却不会?
上学期间,老师每次讲完课都会问一句“你们都听懂了吗?”大部分同学都会说“听懂了”,但是一到了考试,有的人得心应手,有的人就答不上来。很多人会想不明白:“明明我都听懂了,很认真很努力,为什么成绩还是上不去,学霸轻松就可以拿下,我和学霸差距到底在哪?”甚至一度怀疑是自己笨、反应慢,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破罐子破摔心理,成绩越差越不愿意学,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从“不会学”变成“不爱学”或“厌学”。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差距并不大,大部分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成绩差,并非智力问题,但学霸和差生之间的差距在于一种能力,叫做——理解力。反映到课堂中,就是“有没有真的听懂”,“会不会听课”。
同样的一节45分钟的课程,一个“会听课”的学生,可以跟上老师的思路,对内容的理解能达到,不仅掌握新的 知识,还学习了老师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思路,知识点在脑海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框架,举一反三。
试着去提出问题,这也是“会听课”的体现,“会听课”的学生往往会对于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因为只有经过分析思考才知道自己哪里不懂,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讲解解答困惑,这样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又再一次加深。听课效率越高、效果越好,成绩自然越好。
反之,一个“很努力但是不会听课”的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里,可能在很认真的听讲,笔记也记得密密麻麻,但是发现回家后作业还是不会做,考试遇到问题还是答不上来。看似聚精会神,实则在课堂上完全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理解消化不了新知识,也不会有自主意识去思考,并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懂,以为自己都听懂了,这其实是一种“假懂”。不懂的问题积攒多了,自然和老师脱轨了,越来越容易陷入低效、焦虑和不自信之中,成绩自然提不上来。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在阻碍你的理解力呢?
理解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专注力。认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理解力是一种将看到的现象转化为的大脑意识心理过程,由于人脑可以处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有选择地侧重专注于某一方面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一些信息。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一切所观察到的事物。反映到学习上,就是上课时专注听讲,在遇到听不懂、周围同学开小差、讲悄悄话的情况的干扰下依然能够把心思放在课堂上,专注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才能加深理解。
人是需要通过不断地深度思考来加强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力的。有些人不爱动脑,不爱思考,总是敷衍了事,这其实是不自信、畏难、逃避的情绪在作怪,一旦习惯以这种情绪面对一切,渐渐地就不具备主动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势必会阻碍对事物的理解。
如何增强理解力?
理解力,是一种对某个事物或事情的了解的一种能力。 一个人理解力的强与弱,直接影响其对事物认知、了解的速度和深度。人们掌握知识的过程,需要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所以,一个人的理解力比较好的话,很容易看出事物的本质,同时对新的知识能够很快的掌握而理解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儿童时期逐渐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增加社会体验,表明,从小多参加社会实践的孩子长大后理解能力会更突出,亲身感受到的感性知识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较终构成知识架构的一部分。比如通过亲自到长城游览,可以更能体会到长城为什么是名胜古迹。
积累阅读。同样面对一道文言文的题目,一个孩子只学习过书本的课文,另一个孩子每天坚持阅读诵读一篇文言文,答题的分数是不一样的。多阅读对于提升理解力有很大帮助,对于事物有程度了解,有了的知识储备,就有了足够的背景去理解感悟。
多思考。在学习中,会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时候需要多思考,逻辑思维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在思考过程中解决问题,就能对问题更深刻的理解。反之,如果一知半解还不愿意动脑筋,对事物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面。
孩子理解力差是因为什么?如何增强孩子的理解力的问题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四川秦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