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数学有哪些常见误区?家长要注意
小学 来源:网络 编辑:大白 2020-12-24 17:55:24

  数学是应用学科的基础,因此学好数学是有需要的。但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家长常常会有很多误区:例如孩子计算能力不错就会觉得孩子的数学基础不错;一道数学题目孩子作对了,就觉得这一类题型孩子都会等等。那么面对这些问题,该怎样去避免和改正呢?下面家长们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误区和改正建议吧。也希望小编整理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家。

  1计算好不等于数学好

  一些家长认为学数学就是练计算。只要孩子能在短时间内算完算对,就是数学好。计算能力的确是十分重要的数学能力,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计算好不代表数学好。

  例如:小朋友明明可以很快算出4+7=11,但当你问他( )+7=11,小朋友就开始犯迷糊,怎么讲都不理解。

  这是因为,4+7=11到( )+7=11,多了推理的过程,是计算到推算的思维升级。这样的题目应该怎么教给小朋友能较快的理解呢?

  我们可以通过整体部分的逻辑,让孩子通过肢体和行为加深记忆,理解并掌握总数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背后,是精细化的知识讲解,是让孩子看到本质。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需要掌握。

  2会做一道题不等于会做一类题

  如果只浮于表面,对题目没有真的理解,那么这三道题目对孩子来说,就是三道完全不同的题目。但其实它们是同一道题——4个里选2个:

  1)在4种食物中选2种搭配套餐

  2)在4个小朋友里选2个小朋友握手

  3)在4个端点中选2个端点组成线段

  只有真正理解知识的本源,才能融会贯通,才能举一反三。会做一道题目不能够把这一类题目全部掌握,理解了本源,才能化繁为简。

  3思维是慢慢锻炼出来的

  拿小学阶段常见的应用题来举例,很多家长认为,一切皆可方程,思考便捷又不容易出错。可能早在二年级甚至更小,就教给孩子们方程的方法。这样的方式,孩子往往只是在死记硬背套路,更会让孩子缺失一些需要的思维训练。思维培养不是拔苗助长,教学方法也要贴合孩子思维的发展规律。

  缺失了自己的思考,这些靠背套路走捷径的孩子,随着高年级题目越来越综合与灵活,将越来越难以应对。他们该自己去思维,动笔去尝试,去验证,去找到正确答案,即便是错了,要引导孩子去找到错误的根源,学习也要一步一步走,才能走得稳。

  4习惯培养比刷题更切实际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多做题,见过大量的题目,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不会束手无策。题目贵精不在多,数学学习绝不仅仅是重复的练习达到的刻板记忆,而是要启发学生的思考。没技巧的刷题不仅低效,还会磨灭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越在教学的感受越深。孩子们之间的差距,真的不是智商的差距,而是学习习惯的差距。习惯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亲子陪伴的。有些家长认为,到初高中老师自然会引导孩子培养习惯。可是,思维习惯一旦养成,就不是那么容易改了,到初高中的时候再培养孩子思维习惯,也已经来不及了。

  在培养孩子习惯的时候,不能偷懒,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会做不会说等于不会,表达是思维的外显,只有逻辑梳理清楚,才会有清晰的表达。

  所以家长在孩子日常学习中要注意孩子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从小培养,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去思考去探究,从而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痴人说梦”是什么意思?成语“痴人说梦”如何理解? 下一篇:孩子做简便运算题总是做错怎么办?平时的学习中如何增强?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