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1年高三新高考质量测评(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作文如何立意
高考 来源:网络 编辑:大白 2021-04-12 16:38:37

  山东省2021年高三新高考质量测评(4月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作文如何立意 近日,山东省的考生们进行了4月份的新高考质量测评,不少同学都被这次测评考试磨没了信心。题目真的有这么难吗?四川伊顿教育网小编帮助大家整理了关于本次考试的语文试题以及答案解析,大家可以看看解题思路哦。尤其是自己感觉比较难的题目,要先理清思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尽可能的答对题目。下面就是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啦。

  山东省2020-2021学年高三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4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然文学是源于17世纪,奠基于19世纪,形成于当代的一种具有美国特色的文学流派,美国自然文学虽然在传统上受到了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但是鉴于它产生于以“伊甸园”与“新大陆”而闻名于世的美国,便自然有着其他一个所不可能有的特性:从一开始,它就注定是一首“土地的歌”。从形式上来看,自然文学属于非小说的散文体,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从内容上来看,它主要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简言之,自然文学较典型的表达方式是以第一人称为主,以写实的方式来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进自然环境那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也有人形象地将它称作:“集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为一身的美国荒野文学。”自然文学的主题,由较初研究自然与人的思想行为的关系,到如今探讨自然与整个人类及其文明和文化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而这一主题也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不容回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是某一个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从自然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西方自然文学作家对东方古老文化的兴趣,看到了多种文化的相遇。无论是在爱默生的《论自然》还是梭罗的《瓦尔登湖》中,我们都能看到东方思想的影响。当代自然文学作家苏珊·兹温格在其著述中对老子的思想极为推崇,称老子的《道德经》充满人生智慧,教诲人们如何贴近土地,过一种平静、简朴、知足的生活。令美国自然文学作家感兴趣的不仅有中国的儒学、道学,而且还有文学作品。他们将《诗经》视为“诗歌之母”,将谢灵运、王维、李白等中国诗人的诗作称为“中国的荒野诗歌”,并以“山野家园”为名翻译出版。因为这些诗人将自然与心灵深切地融进了内在的荒野,所以才引起了当代美国自然文学作家的关注。

  (摘编自程虹《荒野情结》)

  材料二:

  1年,《美国遗产》杂志评选“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瓦尔登湖》位居榜首。美国历史学界“班克罗夫特奖”得主罗伯特·D·理查德森代表作《梭罗传》呈现了梭罗多层次的人生以及梭罗所代表的19世纪中叶美国的社会运动思潮。梭罗是美国自然文学典范作家,他大量阅读博物学著作,林奈的分类学、达尔文的进化论,都让他着迷。这些著作唤起了他对自然的向往,《沃楚西特山之旅》《冬季远足》等早期作品,已经显现出了梭罗“远行体”的风格。梭罗在瓦尔登湖独居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两年零两个月,但《瓦尔登湖》让梭罗永远成为这块土地的代表。正如作者所言,“这段经历已经成为每个美国知识分子内心景观性特征”。梭罗的瓦尔登湖生活并非纯粹的、原始的,它的意义在于作者所说的“实验性、代表性或象征性”,或以梭罗自己的话表达:“在我的想象中,即便身处物质文明当中,过一种原始的垦荒生活也是不无裨益的。”今天,想起瓦尔登湖,想起梭罗,有多少人能不向往那一小片荒野里的绿洲呢?

  (摘编自林颐《这是一场关于自由的实验——读〈梭罗传〉》)

  材料三:

  自然文学的功能是什么?首先是慰藉的功能。当一个人失意甚至落魄的时候,自然文学能使他的心灵得到慰藉。唐代诗僧寒山三次科举不第,家人、朋友对他冷眼相待,他被迫出走,栖身天台山的寒岩里,才创作了那么多书写自然的白话诗。美国自然文学作家缪尔,跟父亲的关系闹僵,双目一度失明,陷入人生低谷。双目重见光明后,他决心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上较美的东西——自然。于是,他到美国西部的森林和荒野中寻找慰藉。自然文学还有科普的功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游记》是自然文学经典之作。徐霞客是一位奇人,是毛泽东多次盛赞的人物。毛泽东甚至说,自己有个志向,就是想学徐霞客,如有可能就去游历长江和黄河。徐霞客在没有资助的背景下,用了四十余年的时间,上千次游历,踏访过无数山峦河流,“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写出了260万字的旅行日记。他的日记涉及地质、地貌、山脉、水系、火山、温泉、植物、动物、气候、宗教、风俗等博物学知识,还纠正了前人许多错误的结论和认识。《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著作,一部科学著作,更是一部自然科普著作。自然文学还有完善人格的功能。这里需要说说苏东坡。有人说,苏东坡一生不得志,遭受了种种磨难。遭受了种种磨难是事实,但一生不得志却未必。他曾官至三品,举朝能匹者,不过尔尔。才华成就了他,也几乎毁了他。然而,他仍旧活得通透,洒脱,其乐陶陶。“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是苏东坡自然文学作品中的主角。人该如何对待外物?人该舍弃什么?苏东坡说:“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此话何解?也许,对外物的欲望会占据人的内心。因为,欲望是无边的,人会在无边的欲望中迷失自己。

  (摘编自李青松《自然文学垫高人的精神世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方文学的自然文学是形成于当代的一种具有美国特色的文学流派,但其发展过程受到东方思想的影响。

  B.《梭罗传》呈现了梭罗多层次的人生以及梭罗所代表的19世纪中叶美国的社会运动思潮,是自然文学典范。

  C.材料一介绍了自然文学“描述作者由文明世界走进自然环境那种身体和精神的体验”,这一点可以从材料二得到证实。

  D.材料三在阐述“自然文学的功能”时提到的寒山等人的作品,属于材料一中美国自然文学作家感兴趣的东方文学作品。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文学的主题由研究自然与人的思想行为的关系,到探讨自然与人类及其文明和文化的关系,是因为这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B.当代自然文学作家对老子充满人生智慧的思想极为推崇,认为道家比儒家更贴近土地,生活更平静、简朴、知足。

  C.《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科学著作,更是一部自然科普著作,作者以此为例证明自然文学更关注的是科学普及。

  D.自然与人的关系是中西方文学共同关心的文学主题,当一个人失意甚至落魄时,自然文学能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A.“书写自然,以及对这种文学的研究,可以从根本上让我们做好准备,以应对世界的纠纷及挑战。”

  B.“在西方文明的传统中,人们总是倾向于把精神与物质、自我与环境、人与自然分隔开来,区别对待。”

  C.“在各种生活的迫使、各种欲念的引诱以及各种矛盾的驱使下,深藏于心灵的恶念会被无限制地放大。”

  D.“回归自然是一件好事,符合人们对田园牧歌的追求,但人毕竟是社会的人,谁也做不到彻底地逃离。”

  4.三则材料分别摘自不同的文章,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论述整体。请简要分析说明三则材料组合的内在关联。

  5.假如你是一位自然文学的爱好者,计划创作一部自然文学作品,你会如何构思这部作品?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父亲的遗产

  金狐

  梁燕是我固定的“麻友”,她是个有钱的主儿,从头到脚都花钱倒饬过,这是别人说的,她自己从不承认这回事。她老公常年在江浙沪一带做生意,聚少离多,只要梁燕换了包包或者手指上又多出一枚亮闪闪的钻戒,我们就都知道他回来了。这样的女人,如果不吃点苦头,别人心里是很难平衡的。没想到第一个让梁燕吃足苦头的是她父亲。那天,她牌运特别差,连输了几把,任凭手机铃音响个不停。她瞄了一眼说:“我老爸,特烦人,瞎操心,不让打麻将,要我出去找工作。”哪知,这几个电话都是保姆打来的,她父亲病危了。等到打完麻将赶到医院时,人已经没了。令梁燕万万没想到的是,老人的遗嘱里,十几万的存款和老屋全部留给了保姆。简直是晴天霹雳。梁燕曾经的家,怎么舍得拱手让人?院子里的树,那是父亲在她十岁生日的时候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枝繁叶茂,有一侧的枝条一直伸展到房间的窗子跟前,每到秋天,金黄的花瓣时时掉落下来,阵阵清香弥漫着整个庭院。梁燕无法想象,伴随着青春记忆的这座房子、这棵树会不再属于她。梁燕母亲去世得早,父亲怕她受委屈没再续弦,独自把她拉扯大,尽自己所能供她衣食住行,哪样都不比周围孩子差。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慈父,竞然剥夺了她的继承权。我们几个“麻友”陪着梁燕去把保姆的东西一样一样扔在地上,用脚踩着、踢着。我们教她在网上发帖子“缺德保姆骗光老人家产”。她老公倒好,老人一下葬他就溜之大吉了,不但不帮她,还怒冲冲打来电话责问她:“发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保姆上网吗?有本事你打官司去。”我拍拍梁燕的肩膀安抚她:“不怕,有我们呢。”可是,不久我就为自己说了这样的大话而羞愧了。打官司需要钱,梁燕找我借钱,我推说手头紧,一分都没借给她。俗话说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她真走了霉运,继承权的问题还没解决,老公又和她闹起了离婚。“麻友”小芳消息灵通,有整天在路上遇见我,非把我拖到附近的咖啡厅里去,神神秘秘地告诉我说,律师看了梁燕提供的安装在她家老房子的监控,不帮她了。奇怪,我之前听说那个律师对这个官司很感兴趣,主动找上门来要帮梁燕。小芳看我满脸疑惑,说:“律师本来是想从监控里找出点证据对付保姆,结果发现保姆很尽责,梁燕很不孝。”再怎么不孝也是他女儿呀?总该留一点儿给梁燕吧?“是有一个信封留给梁燕的,但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肯定是一封信,也可能是一张存折。”我猜测。小芳摇摇头说:“不会这么简单。”我的好奇心被勾起来,很想跟梁燕问个究竞,可是许久不联系了,不好意思问。十年后,再次见到梁燕。久别重逢。难免,旧事重提。梁燕感慨地说。那时候她难过得差点儿自杀,亲情、爱情、友情相继失去。犯罪学有个理论叫破窗效应,当你弱的时候,像一面破窗,坏人闻风而至,随意朝你扔石头。梁燕的话使我感到不安,脸蛋莫名发烧。我开玩笑说:“我可没朝你扔过石头。”她点点头,嘴角分明闪过一抹嘲讽的微笑,说:“我并不埋怨人。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打开了一扇窗。我从贩菜、贩卖服装开始,依靠自己的努力积累了资本。今天是我夕阳红养老院的开业典礼,你们几个都能赶来捧场,我很高兴。今晚我请客,一醉方休。”她的话使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看她眉飞色舞的样子,从前的亲切感在我们心头复苏。我趁机问:“听说你父亲当年还给你留下一个信封?”“是呀。”梁燕说,“正是信封里的东西使我放弃了那场官司。”梁燕把我们引进大厅,停在一处玻璃展柜跟前。展柜内,金黄的绸缎托着精致的相框,里面镶嵌着一枚亮闪闪的一元硬币,下面还有一行钢笔字:我留给你一块钱,因为你的孝心只值一块钱。难怪梁燕要创办这样一所养老院。“真想不到,”我说,“你老爹也怪狠的。”梁燕却坦然一笑:“我相信这是父亲的良苦用心,还有你们更想不到的。”她指着远处大厅的一角说:“那是我的贵人!”一位大妈蹲在地上,细心而又娴熟地擦拭着花盆里沁出的水渍。哦,是那个保姆!窗外,桂香正浓。

  (选自2020年8月上半月《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文本二:

  好的小说建构丰富而温暖的人性空间。小说人性空间的容纳,并不拘泥于生命活动的客观真实,而是在的社会生活状态中揣摩复杂的人性。作家在构建人性大厦的过程中,将人性置于世俗生存的空间里,又将其拔出来,在聆听人性的多种声音中感受内在的张力。

  (摘编自江腊生《好的小说以有温度的方式与现实生活相遇》)

  6.下列对文本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我”既是讲述者,又是参与者,这样不但使作品更加真实,而且拓宽了小说的主题。

  B.父亲用“一元钱”为女儿的孝心估价,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无奈、悲哀、绝望,以及对女儿的鄙视。

  C.谈及亲情、爱情、友情相继失去的过往,梁燕自言身陷“破窗效应”,可见她当年的窘迫境况。

  D.生活的沉重打击,迫使梁燕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艰苦创业,意在体现梁燕善于改过的形象特点。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样的女人,如果不吃点苦头,别人心里是很难平衡的”,既有“麻友”的羡慕嫉妒心,也为下文梁燕的遭遇作铺垫。

  B.这篇小说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作者善于借助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体现人性之复杂。

  C.这篇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富有戏剧性;结尾更是出人意料,令人感叹;语言平实自然,又不乏含蓄典雅。

  D.作者曾说“一元钱遗产的故事其实来源于现实事件”,这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作家创作是离不开生活的源头活水的。

  8.简要概括树这一物象在文中的作用。

  9.请结合文本二的观点,试分析文本一带给你哪些“丰富而温暖的人性空间”。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雎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篑置厕中雎从篑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篑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人郑安平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王稽知范雎贤,与私约。王稽载范雎入秦。至湖,望见秦相穰侯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有项,穰侯果至,语曰:“关东有何变?”曰:“无有。”文谓王稽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范雎既相秦,号曰张禄,魏不知。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又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取其一绨袍以赐之。须贾因问曰:“秦相张君,公知之乎?吾闻幸于王,天下之事皆决于相君。今者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习知之,唯雎亦得谒。”范雎归取大车,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后方知载入者为秦相张君。须贾大惊,因门人谢罪。曰:“贾有汤镬之罪!”雎言之昭王,罢归须贾。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答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篑/置厕中/

  B.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篑/置厕中/

  C.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篑置厕中/

  D.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答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篑置厕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欲事魏王”中的“事”意为侍奉,与下文“今叔何事”的“事”意思相同。

  B.谒者,官名,帝王的侍从官名,为帝王主管收发传达及导引、襄助他人行礼。

  C.关,古代指函谷关,也指潼关或山海关,本文“关东”可理解为函谷关以东诸国。

  D.汤镬,本指煮着滚水的大锅,文中指古代的一种酷刑,即把人投入烧着开水的锅中烫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雎早年家贫,经历坎坷。他先因家贫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后又遭到须贾的构陷而受尽迫害,险些丧命,较终设法逃离魏国。

  B.范雎心思机敏,行事谨慎。他遭严刑拷打,凭借假死、利诱,绝处逢生;去秦国的路上,面对穰侯的怀疑,他又能成功避险。

  C.范雎才华横溢,受人襄助。范雎擅长辩论,齐襄王曾派人赏赐他酒食财物;他在逃亡途中,也曾得到郑安平与王稽的帮助。

  D.范雎爱憎分明,锱铢必较。范雎做秦相之后,对待须贾,既告诉秦王放他回国,又在须贾回魏国之前,故意设宴席进行侮辱。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此恐辱我,我宁且匿车中。

  (2)今者吾事之去留在张君。孺子岂有客习于相君者哉?

  14.范雎曾因须贾险些丧命,为何却“言之昭王,罢归须贾”?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原因。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龙门①

  杜甫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②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③屡改,川水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

  注释∶①龙门,即伊阙,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故曰伊朗,在今陕西市南。作者家离此地较近,诗人作本诗时正值壮年。②气色∶景色,景象。③时∶四时。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夸张的手法,写驿路旁的树像是从陕西城伸展出来,衬托了龙门的壮观。

  B.颔联写龙门有着众多豪华气派、金碧辉煌的佛寺,几乎可以和皇家居处相媲美。

  C.颈联与张若虚的名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四季变换,岁月蹉跎,人生短暂,诗人因不能一直观赏龙门盛景而痛苦不堪。

  16.本诗为杜甫前期作品,而《登高》为后期作品,请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

  五、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劝诫他人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劝勉他人向善,让后人少走弯路,让社会更加和谐,此类内容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典籍中时有体现。《诗经·氓》中“①________、②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的手法,以动物啄食作比,告诚女子不要痴迷爱情。在《马援诚兄子严敦书》中马援借用比喻,用“ ③________”,劝诚子侄要以龙伯高为榜样,即使学不成,也可以成为一个谨慎严肃的人。贾谊在《过秦论》中叙述秦国由兴到亡的百年历史,得出了“④________”的结论,告诫汉统治者要注意缓和社会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政权,不走秦国灭亡的覆辙。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巧用对偶 ,用“⑤________,⑥ ________”,劝诫唐太宗要竭尽诚意,不可轻视他人,让敌人成为自己的帮手,不要让亲人变成陌生人。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来,“累丑”一词走红网络。何为“累丑”?网友称,“累丑”就是短时间内五官没有变化,体重没有变化,皮肤没有变化,但经过连续熬夜、加班、高强度劳动、没有良好的休息后,整个人呈现出一种枯草一样被吸干的丑感。_________。有人质疑,“累丑” 不就是“憔悴”吗,并因此痛批网友的词汇如此匮乏,简直是语言文化的退步;也有人为“累丑”声援,称其“太形象了!是越语言、充满故事质感的表达”。在看来,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它的诞生和淘汰是语言的正常新陈代谢。流行词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百态,充满时代感。《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黄安靖曾表示,语言是社会生活的形式与符号,社会生活是其内核。社会在变化,语言也会发生变化。“累丑”的魅力在于其充满故事质感。憔悴未必丑,只表示一种面容状态,可以与疾病、饥饿等诸多原因相关。而“累丑”,讲出了憔悴的原因和憔悴的后果,暗含了人们面对生活的重担时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与病痛饥饿无关。细数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词,之所以能够引起共情的原因,正是因为它们的语义内涵既反映了现代人的各种复杂心态,更准确地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值得警惕的是,当过度游戏化、极端化的网络语言泛滥,青少年群体很容易被"流行"裹挟,丧失对真正美的语言文字的体认和感知。

  18.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9.下列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较恰当的一项是( )

  A.新词走红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关于“累丑”的讨论。

  B.伴随着新词的走红,一场关于“累丑”的讨论随之而来。

  C.新词走红的同时,一场关于“累丑”的讨论随之升温。

  D.伴随着新词的走红,随之升温的是一场关于“累丑”的讨论。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予以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研究发现,①________。即使是有运动习惯的人,长时间坐着仍然会损害健康。科学家通过对比近900名患者的活动水平和静坐时间,发现只要每天少坐90分钟,②________。研究人员分析了人们静止时间、起身的频繁程度和他们中等到剧烈运动等数项指标,试图找到这些因素与血糖和胆固醇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③_________可能是防止Ⅱ型糖尿病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仅是只注重中等强度以下的体育运动。英国卫生部现行发布的健康指引分享国民每天进行中等强度以上锻炼至少30分钟,每周坚持5天。中等强度锻炼,简单来说就是足以令人流汗的活动。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过10个字。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语气委婉地劝说长时间伏案的办公

  室工作人员。每句不过12个字。

  七、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抗战时期,许多知识青年奔赴延安,他们自愿脱下西装皮鞋,扔掉口红、高跟鞋,穿上了八路军军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刻苦学习政治、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深入到各条战线,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者的踊跃参与,伴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大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涌入城市勇敢追梦,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城乡经济的大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乡村的空心化。

  材料三:

  2018年6月,习近平在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干部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一个即将跨入大学的青年人的身份,针对“青年人应该到哪里去”这一时代课题写一篇文章,在班级群中跟同学们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B

  2.D

  3.A

  4.①材料一阐述了自然文学的起源、内容、形式、主题及其与中国文学的关系。(2)材料二重点介绍了美国自然文学的典范作家梭罗及其代表作《瓦尔登湖》。③材料三在前两则材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自然文学的慰藉、科普和完善人格的功能。④这三则材料都紧紧围绕自然文学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形成一个有机的论述整体。

  5.(1)确定作品内容与主题,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或自然与文明和文化的关系。(2)确定作品体例形式,选取散文(包括游记)、日记或诗歌等形式。(3)突出作品功能,或者慰藉,或者科普,或者完善人格。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张冠李戴,“《梭罗传》呈现了梭罗多层次的人生以及梭罗所代表的19世纪中叶美国的社会运动思潮,是自然文学典范”错误。《梭罗传》是人物传记,不是自然文学作品,梭罗的作品《瓦尔登湖》才是自然文学典范。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强加因果,“是因为这是个全球性的问题”错误。由原文“自然文学的主题,由较初研究自然与人的思想行为的关系,到如今探讨自然与整个人类及其文明和文化的关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而这一主题也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不容回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是某一个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可知,“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原文中并没有和前文构成因果关系。

  B.无中生有,“认为道家比儒家更贴近土地,生活更平静、简朴、知足”于文无据。由原文“当代自然文学作家苏珊·兹温格在其著述中对老子的思想极为推崇,称老子的《道德经》充满人生智慧,教诲人们如何贴近土地,过一种平静、简朴、知足的生活”可知,原文并没有说“道家比儒家更贴近土地,生活更平静、简朴、知足”。

  C项,曲解文意,“作者以此为例证明自然文学更关注的是科学普及”错误。《徐霞客游记》的例子证明的是“自然文学还有科普的功能”。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首先确定材料三的观点,材料三论述自然文学的功能问题,认为自然文学可以慰藉心灵、普及科学知识、完善人格。

  A.“可以从根本上让我们做好准备,以应对世界的纠纷及挑战”,意为自然文学及其研究,可以让人更好地面对纷繁的世界,体现了自然文学的功用。符合这个观点的论据。

  B.“人们总是倾向于把精神与物质、自我与环境、人与自然分隔开来,区别对待”,把精神与物质、自我与环境、人与自然分隔开来,区别对待,不能实现自然文学可以慰藉心灵、普及科学知识、完善人格的功用。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

  C.“深藏于心灵的恶念会被无限制地放大”没有体现自然文学可以慰藉心灵和完善人格的功用。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

  D.“但人毕竟是社会的人,谁也做不到彻底地逃离”没有体现自然文学可以慰藉心灵和完善人格的功用。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

  故选A。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一第1段“自然文学是源于17世纪,……便自然有着其他一个所不可能有的特性:从一开始,它就注定是一首‘土地的歌’”阐述了自然文学的起源;第2段“从形式上来看,自然文学属于非小说的散文体,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和“从内容上来看,……”阐述了自然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第3段“自然文学的主题,……”阐述了自然文学的主题;第4段“无论是在爱默生的《论自然》还是梭罗的《瓦尔登湖》中,我们都能看到东方思想的影响。……”阐述了自然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材料二第1段“1年,《美国遗产》杂志评选‘十本构成美国人性格的书’,《瓦尔登湖》位居榜首”和第2段“梭罗在瓦尔登湖独居的时间,实际上只有两年零两个月,但《瓦尔登湖》让梭罗永远成为这块土地的代表”,可知材料二重点介绍了美国自然文学的典范作家梭罗及其代表作《瓦尔登湖》。

  材料三第2段“首先是慰藉的功能。……”介绍了自然文学的慰藉功能,第3段“自然文学还有科普的功能。……”介绍了自然文学的科普功能,第4段“自然文学还有完善人格的功能。……”介绍了自然文学的完善人格的功能。材料三在前两则材料的基础上介绍了自然文学的慰藉、科普和完善人格的功能。

  这三则材料都紧紧围绕自然文学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形成一个有机的论述整体。

  5.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中阐述的自然文学的起源、内容、形式、主题及其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可知要确定作品内容与主题,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或自然与文明和文化的关系。

  根据材料二对美国自然文学的典范作家梭罗及其代表作《瓦尔登湖》的介绍,可知要确定作品体例形式,选取散文(包括游记)、日记或诗歌等形式。

  根据材料三中介绍的自然文学的慰藉、科普和完善人格的功能,可知要突出作品功能,或者慰藉,或者科普,或者完善人格。

  6.B

  7.C

  8.①照应文题“父亲的遗产”。②意蕴丰富,它是父女二人情感的纽带(或:是父女亲情的载体),凝聚着父亲对女儿的爱与期待(或∶是父爱的象征),见证了梁燕的成长。③意象化的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孕育了美感。

  9.①父爱深沉,亲情可贵。②懂得感恩,回馈社会。③坚韧达观,自立自强。④勇于改过,提升自我。⑤尽心尽责,宽厚有爱。

  【解析】

  6.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综合赏析能力。

  B.“鄙视”错误,父亲用“一元钱”遗产的方式是对女儿不孝的失望,也是告诫女儿自立自强的苦心。

  故选B。

  7.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C.“典雅”错误,小说的语言总体风格是质朴、自然。

  故选C。

  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结合“院子里的树,那是父亲在她十岁生日的时候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枝繁叶茂,有一侧的枝条一直伸展到房间的窗子跟前,每到秋天,金黄的花瓣时时掉落下来,阵阵清香弥漫着整个庭院。梁燕无法想象,伴随着青春记忆的这座房子、这棵树会不再属于她”可知,树是父爱的象征,是父女亲情的载体,也是父亲去世后能够留给主人公的纪念物,是遗产的重要部分,它象征了父亲的慈爱如般馨香,见证着女儿在父亲的呵护下成长。作者借助这一意象,一方面照应文题“父亲的遗产”,另一方面,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主题使作品意蕴丰富,蕴含了含蓄的美感。

  9.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首先理解文本二“丰富而温暖的人性空间”的含义,它主要指主人公梁燕和她的父亲身上所体现的人性之美,然后结合文本一分析概括。

  结合“燕母亲去世得早,父亲怕她受委屈没再续弦,独自把她拉扯大,尽自己所能供她衣食住行,哪样都不比周围孩子差”“我留给你一块钱,因为你的孝心只值一块钱”可知,小说中的父亲疼爱女儿,为女儿不思进取而担忧,对女儿不孝的决绝,告诫女儿自立自强的苦心。可见父爱深沉,亲情可贵。

  结合“我并不埋怨人。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打开了一扇窗。我从贩菜、贩卖服装开始,依靠自己的努力积累了资本”“展柜内,金黄的绸缎托着精致的相框,里面镶嵌着一枚亮闪闪的一元硬币”“我相信这是父亲的良苦用心,还有你们更想不到的。”她指着远处大厅的一角说:“那是我的贵人!”可知,主人公梁燕在经历了家产旁落、朋友疏远、婚姻破裂等一系列人生的变故后,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勇于改过,懂得感恩,回报社会,富有爱心,作一个对社会、他人有用的人。这些都是梁燕身上闪光的美德。

  10.B

  11.A

  12.A

  13.(1)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他讨厌接纳其他诸侯的说客,他恐怕要侮辱我,我宁愿暂且藏在车子里。

  (2)现在我的事情成败都取决于他,你是否有与相国相熟的人呢(你有没有熟悉相国的人呢)?

  14.须贾哀怜他做人庸赁的遭遇,留他吃饭,并且取厚绸袍子送给他。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的翻译是:须贾回国之后,心里对范雎恼怒,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魏齐大怒,叫舍人鞭打范雎,打断了肋骨,打掉了牙齿。范雎假装己死,他们就用草席把他卷起来,丢在厕所里。

  第一个“雎”是“怒”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第二个“雎”是“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A.两个“事”意思不同,“今叔何事”的“事”意思是“做”。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遭到须贾的构陷”错误。原文“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可知,是须贾误解了范雎。

  故选A。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关键词:恶,讨厌;内,通“纳”,接纳;且,暂且。

  (2)关键词:去留,成败;岂……哉,是否……呢;习,熟悉。

  14.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题干“言之昭王,罢归须贾”意思是,范雎进宫告诉秦王,放须贾回去。由“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取其一绨袍以赐之”可知,须贾哀怜他做人庸赁的遭遇,留他吃饭,并且取厚绸袍子送给他。

  参考译文:

  范雎,是魏国人,字叔,他游说诸侯,想要侍奉魏王,但因为家中贫困,没钱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先侍奉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须贾替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随从他一起出使。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就派人给范雎送去了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之类的礼物。范雎辞谢不敢接受。须贾知道后大怒,以为范雎把魏国的机密泄露给了齐国,所以得到这些馈赠。须贾回国之后,心里对范雎恼怒,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魏相国魏齐。魏齐大怒,叫舍人鞭打范雎,打断了肋骨,打掉了牙齿。范雎假装己死,他们就用草席把他卷起来,丢在厕所里。范雎在席子里对看守说:“您如果能把我放出去,我会厚谢您。”看守于是请求扔掉席子中的死人。魏齐喝醉了,说:“可以。”范雎这才逃了出来。魏国人郑安平带了范雎一起逃走,把他藏了起来。把他的姓名改为张禄。在这时,秦昭王派遣使者王稽出使魏国。郑安平说:“我乡里有张禄先生,想见您,说说天下的大事。”王稽知道范雎是位贤才,私下约见。王稽用车载着范雎到了秦国。到了湖地,望见秦国之相穰侯从西方来。范雎说:“我听说穰候独搅奏国大权。他讨厌接纳其他诸侯的说客,他恐怕要侮辱我,我宁愿暂时藏在车子里。”一会儿,穰侯果然来到,问王稽:“东方诸国有何变化?”回答说:“没有。”又对王稽说:“您没有和诸侯的说,客一起来吧?他们没有用处,只能扰乱罢了!”随即告别离开。范雎说:“我听说穰侯是个聪明人,但他遇事反应较慢,刚才怀疑车中有人,却忘了搜查。”于是范雎就跳下车跑了,走了十多里,穰侯果然派人来搜查车子。王稽于是带着范雎进了咸阳。范雎做了秦国的相国,秦人叫他张禄,魏国不知道。魏国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听说后,穿着破衣服从小路来到馆舍,拜见须贾。须贾见到他吃惊,说:“范叔原来安然无恙啊!”又说:“现在你做什么事?”范雎说:“我给人做长工。”须贾心里可怜他,留他做下来一起吃饭,并且取了一件袍子送给他。须贾顺便问道:“秦相张君,你认识吗?我听说他特别受秦王宠爱,天下的事都听他决定,现在我的事情成败都取决于他,你有没有与相国相熟的人呢?”范雎说:“我的主人熟悉他,我也能见到他。”范雎回去赶来大车,为须贾赶着车,进入秦国相府,相府中的人凡是认识他的,都藏了起来。须贾感到奇怪。后来才知道为自己驾车的范雎就是张君。须贾吃惊,通过门人去谢罪。说:“我有死罪。”范雎进宫告诉秦王,放须贾回去。须贾向范雎辞行,范雎把诸侯国的使臣全都请来,与他们坐在堂上,让须贾坐在堂下。

  15.D

  16.(1)写景上,①本诗描写了龙门雄奇壮观的景象,②《登高》描写了空旷苍凉的秋江景象。(2)抒情上,①本诗表达了对龙门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②《登高》表达了漂泊无依、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感伤之情。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诗人因不能一直观赏龙门盛景而痛苦不堪”错,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龙门景色的赞叹,不是因为不能观赏盛景而产生痛苦。

  故选D。

  16.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能力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本题通过对比了解杜甫前后时期诗歌的风格变化和情感变化。前期杜甫的诗歌题材多抒写漫游时期的所见所闻,或表达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热爱,或抒发一腔爱国情怀,表达对建功立业、报效的热忱,或与友人相互赠答送别,寄寓惜别之情;后期因为经历人生心酸,看到民生凄惨,表现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本诗为杜甫前期作品,“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写出龙门的壮观和豪华气派,表达了诗人对龙门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登高》为后期作品,“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前四句写景,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1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如答“刻鹄不成尚类鹜”也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竭诚则吴越为一体(“竭诚则吴、越为一体”也对)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于、嗟、鸠、葚、鹄、鹜。

  18.A

  19.C

  20.示例一∶细数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词,它们之所以能够引起共情,正是因为它们的语义内涵既准确地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更反映了现代人的各种复杂心态。

  示例二∶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词,之所以能够引起共情,正是因为它们的语义内涵既准确地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更反映了现代人的各种复杂心态。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例句“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运用了比喻手法。

  A.“二月春风似剪刀”为比喻,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

  B.“咬定”为拟人,“咬定”是人的行为,此处用来形容竹子,拟人化。

  C.“百丈冰”“万里凝”为夸张。

  D.“管弦”为借代,代指音乐;“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故选A。

  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C.“伴随”和“随之”语意重复,不能同时出现,排除BD;

  “新词走红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缺主语,排除A。

  故选C。

  20.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有三处语病:

  ①“细数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词,之所以……”缺主语,去掉“细数”或者在“之所以”前加上“它们”。

  ②“之所以能够引起共情的原因”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③“既反映了现代人的各种复杂心态,更准确地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递进分句语序不当,调整语序为“既准确地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更反映了现代人的各种复杂心态”。

  21.①静坐太久危害极大;②就会对健康有很大益处(就能减轻健康损害);③限制久坐行为。

  22.①请您不要长久静坐;②请您不要只注重体育运动;③请您不要随意中断锻炼。

  【解析】

  21.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本题材料围绕“久坐的危害”展开。

  第一处,结合下句“即使是有运动习惯的人,长时间坐着仍然会损害健康”可知,此处应填写长时间坐着的危害;

  第二处,结合“只要每天少坐90分钟”可知,此处应填写少坐带来的好处;

  第三处,结合“可能是防止Ⅱ型糖尿病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仅是只注重中等强度以下的体育运动”可知,此处应填写“少坐”或“限制久坐”对防止Ⅱ型糖尿病的作用。

  22.

  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

  首先概括各段的段意。第一段中心句是“长时间坐着仍然会损害健康”,第二段主要结论是“限制久坐行为可能是防止Ⅱ型糖尿病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仅是只注重中等强度以下的体育运动”,据此概括出“限制久坐行为”或“不仅是只注重中等强度以下的体育运动”,第三段主要信息是坚持“中等强度锻炼”。根据以上概括的信息,分别用一个否定句表述即可。

  23.例文:

  接力时代,吾辈正青春

  李大钊曾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假如把历史比作一条蜿蜒的山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在这条路上错错落落地奔跑、行走。当接力棒传到每一代人手里,时代会给出全新的考题。而如今接力棒已到我们21世纪的青年手上,作为即将跨入大学的青年人,我们应该到哪里去?从一百年前五四青年的振臂一呼,八十年前浴血奋战的英雄儿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九十年代下海创业的追梦人,再到即将步入成年的“00后”,无论什么时代,青年总怀着较纯真、较朴素的希冀,都渴望在时代的大潮头中流击水。我们深知时代重任在肩,每个个体都展现着无与伦比的坚毅、从容与果敢。我们要接力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李克强总理这样说:“国难不可低估,信心不容动摇。”的确,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公平效益亟待落实,民生福祉有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急待加强,脱贫攻坚仍需再接再厉。时代的命题困难,时代的任务艰巨,我们责任之重,不可停歇。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在伟大实践中成就自己。好在,我们青年一辈也一直令世人欣喜。北大女生宁玺远赴亚丁湾助力,怀揣着“万里赴戎机”的壮志;“你退后,让我来”,27岁的杜富国为人民扫除雷患;“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年仅29岁,被誉为“新时代较可爱的人”,平均年龄不足35岁的长征七号科研团队,梦想着探寻宇宙深处的灿烂星空……不计其数的青年,向时代证明,奋斗、拼搏这样的字眼永远出现在青年词典的第一页。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小康社会,耶鲁大学毕业生秦玥飞拒绝百万年薪回国当“村干部”;北师大研究生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返回家乡深入脱贫。为了抗击新冠疫情,无数医护人员告别妻儿老小,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武汉疫区,深入,与病毒作战,和疫情抗争。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北大毕业生宋玺应征入伍,成为中国赴亚丁湾助力编队的女陆战队员;博士毕业生韦慧晓应征入伍,成为辽宁舰上的一名女军官。尽管工作条件艰苦,但是他们知道,只有投身伟大实践,才能砥砺意志品格,练就过硬本领,成就伟大事业。吾辈青年,要如梁启先生笔下的乳虎与鹰隼永远怀揣着一颗好奇的心,胸怀中永揣责任与担当,行囊里永驻好学和坚韧,在追梦的时代巨幕下大展宏图,积极作为。朋友,请坚信:不舍昼夜的岁月,总会为风雨兼程的人,敞开一道希望之门。我们,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万水千山只等闲,快马加鞭未下鞍。接力时代,吾辈正青春!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紧扣“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引导青年人将个人发展与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奋斗,从而提升生命价值,实现生命越。本次作文紧扣当下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采用新材料+情境化+任务驱动的命题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规划观,注重培养其社会责任意识,体现了对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落实。作文题由两部分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具体材料,第二部分为写作任务指令。审题时要两者兼顾,仔细审读。

  试题提供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抗战时期知识青年奔赴延安,指出青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要勇于担当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第二材料是改革开放时期青年人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改革大潮。第三则材料是习近平讲话中强调鼓励人才扎根基层,到较需要的地方去。能统一三则材料的观点是“青年的追求顺应时代要求,能将个人追求同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追求是较有价值的”。本次作文围绕“青年人应该到哪里去”,来谈“提升自我”“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价值的实现和时代需求、命运前途相统一”等皆可。

  写作的具体任务是以一个即将跨入大学的青年人的身份,针对“青年人应该到哪里去”这一时代课题,在班级群中跟同学们分享感悟与思考。

  【立意】

  1.到需要的地方去;

  2.让青春与时代同频;

  3.传递青春圣火,高扬时代风帆;

  4.青春之花绽放于祖国需要之;

  5.让青春跟上时代的步;

  6.青年,时代的舞者;

  7.听从时代的召唤。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上一篇:对答案!2021年金太阳山西省高三4月联考(21-02-4005c)理数参考答案 下一篇:较新!2021年陕西省高三一模考试(4月金太阳联考)理数参考答案解析新鲜出炉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