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别》中,“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好在哪里?经典古诗词赏析
初中 来源:网络 编辑:大白 2021-03-12 16:00:17

  我们都知道,唐朝是一个诗人辈出的朝代,而盛唐时期的王维则是的田园诗和边塞诗的诗人代表。他的这首《送别》更是千古传诵,在众多的送别诗中别具一格,读来让人耳目一新。那么这首《送别》当中,较后一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到底好在哪里呢?四川伊顿教育网小编帮助大家整理了关于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于大家有所帮助。

  不写离别的场面,而白描别后的环境

  古往今来,悲欢离合总是较能拨动人的心弦。因而离别之时的难舍难分和依依惜别场景,常常是送别之诗所要重点描述的对象。或是对酒话别,如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或是相对泪垂,如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或是挥手惜别,如李白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而王维的这首诗摆脱了着重送别或饯行场面的窠臼,开篇仅用一个“罢”字就将其一笔带过。“山中相送罢”,开门见山交待了送别的地点与结果,而对送别的过程只字未提。

  紧接着诗人便把诗歌的着力点放在送别以后的环境描写,尤其这种白描式的勾勒,也没有很多送别之诗的刻意情感寄托。不像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直接将离别的哀愁融于景色之中。“日暮掩柴扉”,看似是山中常见的日暮景象,但却以不事雕琢的笔力,巧妙地传达出诗人王维的深情。正如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所云,“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这种日暮独掩柴扉的深情,颇有几分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蕴。

  不渲染悲伤的情绪,而抓住别后的动作

  正如江淹所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诗人词者笔下的离别,也多是这种悲怆之调,并将这种情绪渲染到极致。这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但王维并没有极力渲染这种悲伤的情绪,而是用一个关门的动作,通过“掩”字将送别的过程直接精简掉。从“相送罢”到“掩柴扉”,看似时间跨越很大,却将诗人对友人暗藏的深情流露出来。诗人久久不回家,只是因为柴门内少了一个人。这个“掩”字,于寻常与平淡中传达出诗人心底的惜别之情,虽无悲怆外露,却有深情暗涌。

  对游子久别不归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期待重逢的心情更为浓烈

  很多送别诗词,常常通过折柳、望月等意象与典故传达惜别之情。王维在这首《送别》里却选取了芳草这一意象与典故,来传递自己的深情。末句的“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就是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中的典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本是诗人在哀叹游子久别不归。但在王维的化用下,却成了刚与友人惜别便盼望早日重逢的急切心情·。·显然,这种盼君归来的期望与思念,远比久别未归时的心情更为浓烈与炙热。

  尤其“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以疑问句的方式结尾,感情层次也变得更为丰富多变。一则,以怀疑与担心的语气,传达出希望友人早日归来的热切;二则,以芳草又绿,流露出思念的绵长与盼望的持久。总之,王维的这首《送别》,在送别之诗的构思、用典和格调上极具匠心独运。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古诗词鉴赏
上一篇:关注!成都中小学考试新规发布,考试清单来了 下一篇:孩子上补习班可以增强成绩吗?要不要给孩子报补习班?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