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夜归人”中“归人”指的是什么?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赏析
初中 来源:网络 编辑:大白 2021-01-15 17:26:28

  唐朝诗人刘长卿在他的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末句“风雪夜归人”中“归人”究竟指的是谁,是很多读者都很好奇的一个意象。事实上,通读全篇,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首诗描述的是诗人对雪夜投宿芙蓉山时所见所想,通过这一段经历描述出诗人仕途坎坷沉浮,求生艰难的处境,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身处逆境仍有一个宁静淡泊的内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全诗内容吧。

  结合诗歌的字里行间来看,“风雪夜归人”自然也可以指居住在芙蓉山的主人或其他家人。但是从诗人的写作背景来看,这种“风雪夜归人”风雨兼程的苍茫寥落之感,更像是作者本人贬谪睦州司马后的孤独寂寥之状。尤其诗人用白描手法营造的寒山雪夜图,正是诗人贬谪期间举步维艰的现实写照:

  “日暮苍山远”,勾勒出诗人急于投宿和宦海沉浮的孤独之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诗人看到日暮西山的苍凉之景,较容易勾起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孤苦之意。而诗人目之所及,皆为苍山路远,延绵不断。这种苍茫寂寥的自然景象,像极了诗人在政治生涯上四面楚歌的悲凉处境。大雪纷纷,山高路远,此刻踽踽独行的诗人,较想拥有的就是一个能给他带来温暖与慰藉的栖息之地。这种急于投宿的迫不及待,正如诗人急于摆脱当下孤立无援的贬谪生活,同样热烈而急切。

  “天寒白屋贫”,传达出诗人无力对抗寒冷与命运的悲凉之感

  诗人在政治上四面楚歌,才会在寒冬独行的山路上发出这种山穷水尽的命运之叹。白雪覆盖的茅屋,在寒风凌冽中,更显凄凉。所谓的“天寒白屋贫”,一个“贫“字不仅写出了诗人对投宿之家的主观感受,也让诗人徒增属于自己的人生穷困之感。如此冰天雪地,能有一个栖身之地,固然值得欣喜。可在诗人心中,真正萦绕与折磨自己的是这种无力与贬谪命运对抗的悲凉之感。

  “柴门闻犬吠”,以动衬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落魄之感

  此处的柴门轻叩,引来了狗吠,也打破了风雪之夜的宁静。诗人这个不速之客,终于找到了自己想投宿的地方。只不过,这一声犬吠,无不提醒着诗人这个异乡人的身份,告诉诗人本就不属于这里。这种落魄,不会因为有了暂时的投宿之地而消失不见,反而更加凸显其内心对岁月静好的强烈渴望。此夜注定无眠,就像犬吠和柴门打破属于夜的宁静。孤苦无依的诗人,多想走出困境,拥有属于自己与家人的温暖冬夜。

  “风雪夜归人”,反客为主抒发了诗人对主人的感激与未来的怅惘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美好的愿景,诗人也会拥有。可此时大雪纷飞,诗人不像只做个过客,他也希望自己是那个属于芙蓉山庄的归人。诗人反客为主,除了自身的渴望,必当少不了主人对他宾至如归的热情接待。风雪夜归人,可怕的不是有风雪,而是没有等待自己的温暖烛火和不知何处是归途的漂泊生活。如此寒夜,对于诗人来说,注定是一个无眠之夜。可这借来的一丝丝温暖,掩盖不住的是诗人对未来怅惘之余历练的淡泊心境。

  总之,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传达了苍茫与淡泊兼具的诗意,很容易引起共鸣。可风雪夜归人隐藏的意境,对于现世安稳之人,那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其乐融融。可对于遭遇贬谪的诗人来说,那却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苦中作乐。“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多想诗人此前经历的不是跋山涉水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而是白居易笔下《问刘十九》的温情脉脉,风雪之夜,不是过客,而是归人: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古诗词鉴赏
上一篇:初二成绩还能改变吗?初二到初三如何实现逆袭? 下一篇:初一孩子计算能力不行,老是出现错误怎么办?如何提升计算能力?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