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对于今天的我们还适用吗?
高中 来源:网络 编辑:大白 2019-09-12 11:20:42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对于今天的我们还适用吗?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较不可抹灭且一直延续至今的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之一便是儒家思想。儒家主要“仁”“仁政”,围绕这个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中较为典型的便是“克己复礼”,大家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该如何理解它呢?四川伊顿教育网小编苗苗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快来和小编一起看看,了解一下吧。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对于今天的我们还适用吗?

  以朱熹为代表的宋儒对于这句话的注释是“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宋明理学一直坚持认为的“存天理、来人欲”的宗旨也正是由此而来的。

  而钱穆先生对于朱熹的注释并不认同,他认为首先“克”更多的应该是“约束、抑制”的意思。“克已”则是约束已身的意思,并不仅仅狭隘的只是自己的私意的意思。钱穆先生认为“下文‘为仁由己’,同一己字,皆指身,不得谓上一己字特指私欲”。对于这种看法钱穆先生举了人与人相处“仁者相人偶”的例子,认为“若立心行事,专以己身为主,不顾及相偶之对方,此乃一切不仁之本源,故仁道必以能约束己身为先。”

  对于“复”字,朱熹注释“复,反也”,复,是反的意思。如“汤武反之”之反。礼在外,反之己身而践之。故克己复礼,即犹云“约我以礼”。而钱穆先生则认为此处的“复”应如“言可复也”之“复”,说的主要是践行的意思。

  对于“礼”,朱熹认为礼为“天理之节文”,也就是天理的规范和标志;而钱穆先生则认为礼应该是“仁道之节文”, “无仁即礼不兴,无礼则仁道亦不见,故仁道必以复礼为重”。钱穆先生认为宋儒以“胜私欲全天理”解释“克已复礼”,大义相通,但多半并非《论语》原文之本义。

  钱穆先生指出孔子所强调的就是“礼之内心即仁”。另外,克己复礼即是约己归仁。“归仁”偏重于内心的修养。“复礼”则多体现在处事之表象,并有工夫可循,较后从表象再反映出其意义。如果能约束自己的视、听、言、动能一一符合礼的要求,以礼来规范视、听、言、动也正是修养内心的过程。以此循环往复,不断修行,天下之大,凡所接触,全与己心痛痒相关,血脉相通,而“天下归仁”之境界,即于此而达。岂只在社会现行礼俗之细节处规行矩步,而便谓之“约礼”?

  中华文明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随着时代的更迭,自身也在不断的适应和完善,其中虽然少不了历代文化大咖的推动,但与我们这个民族对待文化的态度是离不开的,传承、融合总是大于打倒、摒弃,我们的孩子还在诵读着两千年前哲人们对人生思考的诗文,这是多么难得事。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我国黄淮地区地下水开采严重,水位下降明显,能不能用黄河汛期补给?为什么? 下一篇:为什么说呼伦贝尔是较好的草原?如何分析它的地理环境?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