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白的古诗多以“月亮”为意象?古诗中的月亮常常代表了什么内容?
初中 来源:网络 编辑:大白 2019-10-22 15:12:27

  说起唐诗,相信同学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李白和杜甫了。这两位诗人分别描绘了较盛时期的大唐气象,也刻画了由盛转衰时期政治上和民间疾苦。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李白的诗中出现的较多的就是月亮这一个形象呢?其实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不仅仅唐诗,其他的作品中也会出现月亮。那么到底为什么月亮会受到文人骚客的喜欢呢?四川伊顿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如下内容,希望对于同学们学习古诗词能有所帮助。

为什么李白的古诗多以“月亮”为意象?古诗中的月亮常常代表了什么内容?

  首先,我国自古就有崇拜月亮的传统,加上唐宋期间中秋节的盛行,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创作。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进入文明时代之后,也开始有了文字记载。根据《礼记》记载,上古的“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端其位”。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源于对月神的崇拜,而这正是我们现在中秋节衍生的源头。后来秋夕祭月逐渐演变为一种习俗,到了唐代成为认定的性节日。再到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举国欢庆的民俗节日,月饼也逐渐开始出现。而李白所处的盛唐,是中秋节传统习俗成型的重要时期,对于月亮的崇拜也逐渐渗透到文学领域。

  在唐诗宋词中,很多文人墨客讴歌和赞美月亮,甚至将自己的浪漫情怀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等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李白的《古朗月行》,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具有诗情画意的美好。除了李白的诗歌,唐诗之中有很多咏月抒怀之作,比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甚至有“孤篇压全唐”的美誉。因而李白对月亮的情有独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不是一个独立的偶然现象。只不过,惟有李白,能把月亮书写地如此浪漫与多情。

  其次,月亮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诗词意象,与李白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流派和风格相契合。李太白的诗,向来以浪漫飘逸著称,而这离不开李白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夸张以及比拟等手法。这些手法的运用,往往离不开对月亮的书写与描绘,因为月亮的空灵与逸,与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相契合。对月抒怀,本就是古代文人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传统。月亮承载的丰富内涵,在李白的演绎下,更显别致。它可以是象征乡愁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可以是寄托相思的“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还可以是发泄孤独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亮,不仅是李白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更是李白一生理想与抱负的较佳载体。“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以此表达对衰败的痛惜之情和凄凉之感;“今日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以此倾诉岁月流逝和历史兴衰的无常之感。

  月亮对于李白来说,是灵感的源泉,是诗兴的勃发,是情感的宣泄,是思想的沉淀。孤独时起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伤心时挥剑,“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流”;沉思时悲鸣,“天秋木叶下,月冷莎鸡悲”。

  再次,李白生性狂放不羁,游遍大好河山,月亮是其自由的化身和人格的象征。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生游遍大好河山。他那狂放不羁的天性,全部寄托在了山水之间,尤其以月亮较为突出。尤其被赐金放还之后,李白在山水田园之间追求自己的自由,或放歌纵酒,或寻仙访道,而月亮成为自己“江海寄余生”的较佳见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那是李白出蜀之时的意气风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那是李白舟行蜀江的豪情万丈;“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那是李白渴望金戈铁马的壮志雄心。

  较后,李白是降落到尘世的“谪仙人”,一生与月结缘,月是其灵魂的故乡,也是其生命的归宿。

  李白这一生与月亮有解不开的缘分,就连出生也与月有关,传言其母梦见长庚星(又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下了李白。据魏颢《李翰林集序》记载,“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李白对月是一往情深,甚至自己的女儿李伯禽,小名则为“明月奴”。月亮是李白生命的起点,也是其生命的终点,极其浪漫与传奇。根据清人王琦《李太白年谱》(王注本,卷三十五)曾作转引: “《摭言》曰: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总之,月亮是李白自由与理想的化身,是诗情与画意的载体,是灵魂的伴侣,是生命的故乡。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古诗
上一篇: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全诗内容是什么?“画眉深浅入时无”上一句是啥? 下一篇:四川盆地地形有什么特征?主要有哪几个部分?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