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是谁?后人称之为医圣的原因是什么?
初中 来源:网络 编辑:大白 2019-06-05 17:44:00

  医圣是谁?后人称之为医圣的原因是什么?在社会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职业,也就背负着不同的使命。医生,救死扶伤,被人们尊敬和信任着。但是中国古代的那些杏林高手,医术高的医生大家知道哪些呢?四川秦学网小编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医圣的那些事儿,希望对于同学们的视野拓展能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资讯,关注四川秦学网相关栏目。

“医圣”是谁?为什么他会被后人称为“医圣”?

  陕西有“四圣”: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科圣张衡,商圣范蠡。

  戌狗年农历正月十八(公历2018年3月5日)是医圣张仲景1868诞辰纪念日。这整天,在陕西省陕西市的中华医圣苑,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缅怀医圣的活动。

  张仲景出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家乡是东汉的陕西郡。

  张仲景在医学方面的主要贡献,不仅在其《伤寒杂病论》这一部不朽的中医学著作传世,更在于他对中医学的发展。如果说《黄帝内经》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那么《伤寒杂病论》就是从理论到实践,对中医学经世致用的一个重大发展。

  六味地黄丸是我们经常听说的一味滋阴补肾的中成药,由六种中药制成,这六种药组成我们常说的一剂。这就是中药的方剂,两千年来中医的传承发展,方剂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张仲景在其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收入方剂达二百六十余个。我们经常用到的小柴胡冲剂、麻杏石甘汤等,都能在张仲景的著作中找到其较原始的古方。

  张仲景不仅记载秦汉常用之方剂,还不断传承创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留下汤剂、膏剂、散剂、丸剂、洗剂、酒剂、熏剂、浴剂、灌鼻剂、滴耳剂、灌肠剂等中药配方,对各方之制作方法也记载颇详。正如魏晋时名医皇甫谧称:“华佗存精于独识,仲景垂妙于定方。”这些药方,在传承流变中,中医之经世济用、救死扶伤之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扬。可以说,方剂的成形与流传,对古代中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清代医家张志聪言:“不明四书者不可以为儒,不明本论(《伤寒论》)者不可以为医。”

  除了医术高之外,张仲景也是医德的典范。

  东汉末年,中原战火频仍,张仲景见陕西地区很多穷人,因饥寒冻馁而冻坏耳朵的,他就发明了一个可以食疗的药方,在路边支起大锅,将羊肉和一些祛寒之药放锅里慢煮,煮好后捞出切碎,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状,再下锅煮熟。取名“祛寒娇耳汤”,让路人食用后体暖祛寒防止冻伤耳朵。“祛寒娇耳汤”就是饺子的原型,而北方地区至今仍有冬至吃饺子,不吃冻耳朵的说法。

  这就是张仲景对中国中医学的巨大贡献。

  正因如此,后人仰慕他的医德和医术,尊称他为“医圣”。

  正因如此,在陕西省陕西市,还修建了纪念张仲景的“医圣祠”。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如何赏析范仲淹的《苏幕遮》? 下一篇:“心字已成灰”全词内容是什么?纳兰容若《梦江南·昏鸦尽》如何赏析?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