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秋浦歌》运用了什么手法?“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初中 来源:网络 编辑:大白 2019-03-30 16:20:20

  李白在自己的一生中写下了无数的诗篇,既有潇洒恣意,张扬自我的佳作,也有郁郁不得志,内心苦闷的烦愁之作。这首《秋浦歌》就表达了作者愁苦的心情。那么在这首诗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它又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从历史背景,作者的遭遇再到这首诗的本身和大家聊一聊这首诗,希望同学们可以从中学到相关的分析方法。

李白的《秋浦歌》运用了什么手法?“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秋浦,在唐朝时属于池州郡(今安徽贵池西),是李白曾经游历五次的地方。李白在这里寻幽访胜,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组诗《秋浦歌十七首》,如今已经成为秋浦歌这个景点的文化灵魂。这十七首诗,写于天宝年间李白第二次游历秋浦时期。

  当时李白离开长安已经十年之久,徜徉山水之间,寄予自己当年因受同僚谗言而遭受到排挤的际遇之痛。这种痛苦,更多的是自己济世救民这种政治理想的幻灭之痛。尤其是天宝十二载(753),安史之乱爆发前夕,李白在北游幽蓟之时,已经亲自看到了安禄山势力的膨胀,唐朝的大患已经养成。李白由此产生的身世之悲、流离之苦还有家国之愁,在第二次游历秋浦之时,变得尤其浓烈与深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白寄情于景,写了这十七首《秋浦歌》。

  提到李白的《秋浦歌》,不得不提这组诗歌中的第十五首,流传较广,盛誉较多。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情调。“白发三千丈”则以大胆而奇特的夸张,极言诗人的愁之深重。这样夸张的比喻,将无形而抽象的愁苦化为具体而实在的白发,让一切变得真实可感。一个满头白发、容颜憔悴,满腹愁绪的人物形象,就立刻呈现在读者面前。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则进一步刻画了诗人愁绪之浓烈与深重。诗人对镜自照,一个”不知“,一个”何处“,尽显白发增添之突然和迅速,侧面说明愁苦之浓烈与急剧。以“秋霜”代指白发,形象而贴切。不仅写出了华发颜色之白,更是增添了秋季白霜所挥之不去的寂寞萧索之气,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悲愤。这样的愁苦与悲愤,正是对辅佐明君成就海晏清河盛世之政治理想的李白,对于黑暗现实中报国无门和怀才不遇所作的激愤之语,痛切之语。

  另外十六首,李白从不同角度咏颂了秋浦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和山川景象。在表达对秋浦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的同时,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流露了自己的家国之愁和际遇之悲。

  这就是李白,纵使“一生好入名山游”,流连于湖光山色之中,也终不忘自己匡扶大业的凌云之志。得意时尽欢,失意时尽兴,即使朝如青丝暮成雪也难改其碧血丹心。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秦学教育整理编辑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中学生如何做到将写作业和课外阅读兼顾? 下一篇:预习课文可以提升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吗?怎样预习课文内容?
  • 热门课程
  • 热门资讯
  • 热门资料
  • 热门福利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